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 翻译是怎样的

装修宝典014

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 翻译是怎样的,第1张

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 翻译是怎样的
导读:1、原文: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

1、原文: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2、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3、译文:太尉执事:我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的气的大小相称。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习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察觉到。

4、我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古都,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向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1 语文古文阅读

关于春节的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关于元宵节的;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2 语文文言文阅读 ***

简单:你要多读一些文言文,我决不是信口胡说。你读多了,对文言文自心领神会,不过你若水平达不到那么高,还是读一些带一点字词注释的为好。说点实际的,考试的时候,多答一点,不要只打一个词,与他相关的近义词都可以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你若水平达不到,还是不要意译,不然就成了画蛇添足,反要失分。这就是我的经验了,我课内外文言文扣分极少,还主要是我读得比别人多很多,你要多读。

详细: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文言文阅读解题,最容易患的弊病有两点,一是先看考题,先入为主;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文言文阅读材料,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必定的独立性和完全性。按照认知规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粗略到精致,由简略到复杂的过程。应考时,更好先不要去看考题的设置,在不受任何外来影响的前提下,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把握其要点。

若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就得弄明确谈论的话题、作者的观点、选用的材料、论证的 *** 等等。若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就得明确所写何人,人物之间的关系,重要人物及其性情特点;所写何事,事件的起因、经过、成果,以及文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等。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通读材料后就能明确,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写的是汉代飞将军李广;总叙之后具体写了四件事:以疑兵之计退凶奴,饮食与士共之,引刀自刭,天下皆为尽哀;突出表现了李将军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廉明自律、爱兵如子、勇于承担过错的性情特色;作者对其大加赞美和推崇。从整体上把握这些内容,既克服了先入为主、不及其余的弊病,又利于局部剖析,提高解题的精确率。

二、阅读选项,题中取巧

通读材料以后,对内容虽有整体感知,但必然留下许多疑点和难点。这时,不要去钻牛角尖,最奇妙的办法,就是阅读考题,从选项中获取信息,解决疑难。我们知道,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为了体现“简易”二字,降低解题难度,命题者在设置题干时,一般叫考生选出不精确的一项;在设置选项时,常常把深难的材料设成精确选项。因此,我们即使把这些选项全返回阅读材料去理解,精确率也在80%以上。据此,我们就可以排除许多难点和疑点。如2000年高考全国语文卷第11题,就说明了“省”、“审”、“樵”、“信”;12题说明了“故”、“每”、“因”、“及”;13题说明了“大人清白”、“名誉著闻”、“其都督”;14题翻译了“食毕,复随旅进道”,“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这么多信息,且80%以上是精确的,加上前面的整体感知,很多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即使是要求选出精确的一项,这样的试题也能给我们以解读的启发。如2002年高考全国语文卷11题选出对实词“竟死”、“将兵”、“波折”、“结发”的说明精确的一项。也就是说,这四个实词的说明80%以上是过错的,逼着我们寻找新的信息源。这时,最常用的 *** 就是尽量列出每个实词的义项,再结合语境体悟语义。如A项,“竟死”的意义除选项中的“竟然因此而死”以外,我们还可以列出“毕竟死在这上面”、“一直到死”等。再如D项,“结发”的意义除选项中的“刚成年的时候”,还有“结婚”、“扎头发”等。我们有了更多的信息,就有了比较、推断、选择的根据,就能更精确的解答考题。

3 语文文言文阅读有哪些技巧

总之、国号,直译不通时,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这些注释有助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阅读文段、翻译句子

基本原则是通过解释词语、补,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其次、有文采)、不歪曲、不遗漏:调整倒装句句序、停顿、换、删,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官名、补、达(表意明确,不求完全读懂,用意译。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所以,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

(2)句子翻译题,即词语解释题、留。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替换、人名,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换:

(1)词语解释题: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只表语气。

第三、古代专有名词等,理解句子的含义。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雅(简明。

4,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优美,可用猜想的 *** 来解决、引申,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速读全文。)、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删去不译的词语,而应继续阅读。总之、删,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

首先、借代。解题时:补出省略成分,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

3。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 *** 、度量衡单位,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1。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年号。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遇到比喻:解词——串意——顺句,经检验意思通顺、调。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调、地名、官名。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浏览题目有助于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意译为辅。

5。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物名:一是年号,记叙一件事。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 *** 。

注,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不随意增减意思、书名,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信(准确,阅读文言文时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物名。有000000000怎样准确理解词义,再联系上下文检验,也是重点,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 *** 和步骤、忠实于原文。一般来说,不用翻译

(3)内容理解题。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 留。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 *** 。实在解决不了的、书名,都可略去,则为正确答案。

2,文言文阅读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所以之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留就是保留,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文言翻译的原则是、地名。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例如,翻译时可保留不变、语言通畅),以及古代的人名,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4 语文文言文阅读(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评论(19) | 给力616不给力32。

5 语文文言文

首先得有基础,所以平时要多积累一些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如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等 这些要灵活使用。然后就是要多练,培养一定的语感(其实跟英语阅读一样需要语感,不过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比英语简单多了 毕竟是中国人吗 嘻嘻)

现代文:(主观题的)我的这方面还是很好的 一般在班里都是前几名(主观卷得分 惭愧惭愧)我做这种题的思路是 :一般问题的答案都能在原文中找到。所以答题时 先从原文中适当摘抄作者原句,再加上自己的分析,在正确思路的前提下基本不会扣分的。再有就是,观察每题的分值由此可推断该题需要回答几个要点,这样就不容易漏答了。当然这些技巧是建立在正确理解文章思路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总抓不住作者的思路、出题人的思路 就多做些题,订正答案时多揣摩一下 加油吧

6 语文文言文阅读

上枢密 韩太尉书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 三苏祠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chèn)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xiàn)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yòu)九年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gǔ mò),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sōng)、华(huà)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yòu)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dàn)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zhào)公,出则方叔、召虎。

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7 语文古文阅读

黔地本来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将一头驴运到了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在山下。老虎见到了,一看它的个头很大,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偶尔稍微的靠近驴都很害怕,因为老虎不知道驴究竟有多大本领。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逃跑到很远的地方;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经过多次地观察,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

慢慢地,老虎的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挑衅它。而驴子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也只是会用蹄子踢他而已。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罴说 鹿害怕貙,貙害怕老虎,老虎又怕熊罴。

罴的样子很奇怪,浑身披着长毛还会像人一样直立,他的力量很大比人还要厉害。楚地的南方有一位猎人,能用一种竹哨吹出各种野兽的叫声。

一天晚上他拿着弓箭和火把来到了山上。吹出鹿的声音来吸引鹿,他则藏好等待其他的鹿过来寻找同类的时候,用火箭射杀鹿。

可是当他发出鹿的声音的时候,却被貙听到了一路寻觅而来,猎人很害怕就又发出老虎的声音吓唬貙,使其害怕从而离开。可是当貙离开以后老虎又听见貙的声音找来了,猎人更加害怕了,又发出罴的吼叫声,老虎听见罴的吼叫后,也吓得离开。

但是不幸的是,山中的罴听见这声音后也过来寻觅同类,当罴来了以后看见是一个人类,就把这个猎人撕裂后吃掉了。 自己没有过硬的本事,总是借着别人的力量达成目的的人,最终没有不被人揭穿而自取灭亡的。

2、甲文所精炼的成语是:黔驴技穷,使用时多含贬义。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

3、本文通过层层深入的手法,生动活泼的描写了老虎对驴逐步的试探。本则语言的主人公是驴。

本文通过对老虎行为的详细描写,旨在说明对于不了解的事物,要通过仔细的观察,逐步的升入了解。从而知道他的本来面目。

而不能盲目的害怕,或者轻视。三问的最后一点答的不妥,但那是我的认为。

也许是对题意理解的偏差。楼主自己考虑是否采用。

1 自荐信 文言文

〔宋〕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武帝自荐书》文言文 东方朔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 *** 孙吴兵法,战陈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还有李白的《与韩荆州书》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1):“生不用封万户侯(2),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3),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4),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5),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6)。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7),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8)。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9)。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chou二声)曩(nang)心迹(10),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 *** 侔(mou)神明(11),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12)。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13)。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14),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15)。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16),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17),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bi)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18);山涛作冀州,甄(zhen)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19),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20),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21),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22),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23)。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24)。

且人非尧舜(25),谁能尽善?白谟(mo)猷(you)筹画,安能自矜(26)?至于 *** ,积成卷轴(27),则欲尘秽视听(28)。恐雕虫小技(29),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30),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31),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lu),长价于薛、卞之门(32)。幸惟下流(33),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34)。

2 我是一名厨师想写一封文言文的求职信,求职地点是上海一家五星级

余字XXX,胶东人也。精庖厨之艺,尝务于五星之肆。今初离庠,役于胶东,欲往沪地以为业,入贵肆以谋生,祈公酌之。

虽然帮你翻译了,还是建议你千万别用文言文,一则HR每天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看成百上千的简历,遇见这种酸文假醋的东西根本没耐心度,很可能直接放弃。二则你应聘的是厨师,不是语文教师,文言文写得再好都跟你的工作没有任何关系,更何况还不是你写的。简历只需简明扼要地写明你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就行了,只有这些能吸引HR的眼球,多余的东西只会弄巧成拙。

3 谁能给一求职信,要求古文版的搞笑版的

尊敬的负责人或人事主管:

你好!

我这是第三次给您公司投简历了,谢谢您终于能在浩瀚的求职信海洋中看到我的求职简历。需要解释的是,现在求职的人太多了,我害怕您因为太忙,而又将我的简历不小心和其他一些傻瓜的一起扔进了纸篓,因此,我在信封上面贴了招人眼目的图画,根据我的经验80%的人会注意到并会赶紧打开的,但是!但是,您别生气,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真的没有!我只是想找一份工作,并请您耐心的读一下我的资料。

不过,我还得说明一下,我的求职信没有用电脑打印,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我可并不是不会电脑,你看,我们家就有一台呢!不过,昨天我一不小心把它给砸坏了。唉,这事说起来就烦,(占用一点您的时间,您反正也看了我的资料了,不差这一会)您给评评理,这电脑里的网站是不是害人啊:

我都失业快半年了,天天吃方便面,我寻思我这人也不太差,怎么找了这么多家,要么是石沉大海,要么是面试后杳无音信,到底怎么了?后来我上网一查,哎呀!敢情这应聘有这炊嘌?剩?伊??济惶?倒?剑∧憧矗?仙细鲈拢?铱赐?衔恼拢核的彻?菊衅腹芾砣嗽保?峁??枚嗳擞ζ肝垂??坏靡?欤?罄从幸荒昵崛丝?沤?ズ螅?⑾值厣嫌幸徽欧现剑?图衿鹄匆豢瓷闲矗骸盎队?尤氡竟?尽!焙罄矗?巳斯倬幼懿谩N铱春笊钍芷舴ⅲ??聪衷谡衅刚嬗行┗ㄑ??植坏梦颐媸院竺挥幸坏慊匾裟兀‖艺馊司褪巧担?看谓形颐?纸?ッ嫣甘保?揖土窖壑惫垂吹南蚯埃??氯思宜滴已劬ψ?醋?ゲ怀鲜怠?蠢次业米⒁狻?BR>

恰好过了几天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来到了,我收拾的整整齐齐准时赴约。我看到前面的应聘者好象都是垂头丧气的出来,我想,“这帮傻冒,看我的!”轮到我了,我气宇轩昂地走了进去,并迅速在地板上搜寻。恩?怎么除了地毯上的几个水印外什么也没有?不过我依然保持了镇静。我想,这个公司肯定不用这种考法,算了。可就在一瞬间我忽然又看见 *** 我的人的桌下真有一张纸,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用人单位也看了网上文章而增加了考试难度,把纸放到桌下去了。前面那几个傻冒,哼,你看,我观察多仔细,该着我上班呀。我迅速上前,猫腰,捡起那纸,反过来一看,上面写着:“亲爱的,我的宝贝,你最近……。我多么想你啊!上一次……”啊?!这哪是“欢迎……”还没等我回过味来,我已经被撵了出去。唉,这确实怪我,你说,我看人家二奶的信干吗?真倒霉!不过,这网站也……

唉,不说了,这还不算什么。后来我回家又上网看,网上说现在大学生应聘都附带自己的 集,结果大获成功。奥!原来现在应聘敢情都上升到这程度了。我说呢,我的求职信怎么连点回音都没有,你看,我那干巴巴的几句话,什么能干这,能干那,能吃苦耐劳……哪有这带 集的来劲。可这 集是个什么玩意,我还不完全清楚,是不是裸体照?后来我问了楼下追星族小刘,他给我详细讲了讲我才明白。我寻思,我这也上了岁数,还是个男的,这 集?唉,管他的,为了找工作,豁出去了,我掏了一千多(这得多少包方便面啊)到影楼拍了一套个人婚纱朦胧照,洗出来后虽然不太象,但气宇轩昂、绝对英俊有领导气质,但我的泳装照太不成样子,没办法,天天吃方便面,哪来的肌肉?后来,我想了个办法,把施瓦辛格的照片和我的照片在电脑上合成了一下,真不错!我兴冲冲地到处寄发,你猜怎么着了,一个工作回音没有!

不过,我还要提一句,你们公司 *** 人员也太严了,虽然是大公司,也没有必要这样嘛!又考试又测性格的,我知道,你们拿着老板的钱,闲着也是闲着,搞点花样也行,可也可怜可怜我这吃方便面的人呀。我们院的那个人由于认识你们里面的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情商,也没拍照片就进去了。我都托遍了人也没找到个关系,唉,象我这种人还是多呀!要不我跟您交个朋友,您把我招进去,我为您效犬马之劳。算了,算了,不占用您的时间了,还烦请您仔细阅读一下我的资料。给我一次机会。

顺祝您健康

附:个人资料若干 XXXX年X月

4 用文言文写自我介绍,要写得文艺一点

吾姓X名X,今正值舞勺之年,十二岁有余矣。

乃羊城本地之人。形貌昳丽,面如冠玉,唇红齿白,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吾修五尺有余,善钢琴、长笛,师长皆谓之聪慧矣。余逢外人外事亦可友善待之,故邻人夸奖无数。

吾亲朋好友皆语余平素美,笑则甚美矣!吾深信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是故吾以之为人生准则,处处依此行之。

吾成绩优异,每逢考试均名列前茅,故在校师长爱吾甚深,对余赞不绝口。尤其吾之文科甚好,虽不能言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亦可为之较为精通。

上枢密韩太尉书1

太尉执事2:辙生3好为文,思之至深4。以为文者气之所形5,然文不可以学而能6,气可以养而致7。孟子曰:“我善养8吾浩然之气9。”今观其10文章,宽厚宏博11,充乎12天地之间,称13其气之小大。太史公14行天下,周览15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16间17豪俊交游18,故其文疏荡19,颇20有奇气21。此二子者22,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23?其气充乎其中24而溢乎其貌25,动乎其言26而见乎其文27,而不自知也28。

辙生十有九年矣29。其居家所与游30者,不过其邻里乡党31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32,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33,百氏34之书,虽35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36,不足以37激发其38志39气。恐遂汩没40,故决然舍去41,求42天下奇闻壮观43,以知天地之广大44。过秦、汉之故都45,恣观46终南、嵩、华之高47,北顾48黄河之奔流49,慨然想见50古之豪杰。至京师51,仰观52天子宫阙之壮53,与仓廪54、府库55、城池56、苑囿57之富58且大59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60。见翰林61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62,观其容貌之秀伟63,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64,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65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66,天下之所恃以67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68,入则周公69、召公70,出则方叔71、召虎72。而73辙也未之见焉74。

且75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76,虽77多而何为?辙之来也78,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79,于水见黄河之大80且深81,于人见欧阳公82,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83。故愿得观84贤人之光耀85,闻一言以自壮86,然后可以尽87天下之大观88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89,未能通习吏事90。向91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92,偶然93得之,非其94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95,便得优游96数年之间,将以益97治其文,且学98为政。太尉苟99以为可教而辱教之100,又幸101矣!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尉执事①: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②,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③,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④,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⑤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⑥,出则方叔、召虎⑦,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⑧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⑨,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⑩,又幸矣。

注释

①执事:本指左右办事的人。书信中常用为敬称对方,表示不敢直指其人。韩太尉,指韩琦。②文者气之所形:文章是作者精神与胸襟的显现。

③「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二句: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才气或人格特质,往往就会表现在外貌上,然后发而为言辞,表现为文章。

④汩没:音

⑤慨然:感情激昂的样子。慨,音ㄎㄞ

⑥入则周公召公:在朝辅政时,像周公、召公辅佐周武王、成王安定天下。周公、召公皆文王之子。召,音ㄕㄠ

⑦出则方叔召虎:在外经略时,有如方叔、召虎平定荆蛮、淮夷,中兴周室。方叔、召虎皆周宣王时卿士。

⑧向:以前、原先

⑨赐归待选:回乡等候朝廷铨选任用。

⑩辱教之:委屈您来教导我。辱,谦词,有委屈、承蒙之意。

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及翻译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由北宋散文家苏辙创作的散文,出自《栾城集》。下面是我整理的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上枢密韩太尉书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全文翻译:

 太尉身边侍从:苏辙我生性喜好写作,对此思考很深。我以为文章是作者气质、性格的显现,然而文章不是学了就能写好的,气质却可以通过加强修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正气。”现在看来,他的文章宽厚宏博,充塞于天地之间,和他的气的大小相称。太史公走遍天下,博览四海名山川,与燕、赵之间的豪土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流畅跌宕,颇有奇伟的气概。这两位夫子,难道是常常拿着笔写作这样的文章就成功的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浩气充满在他们的胸中,流露到他们的形貌之外,发而为之言语,表现为文章,但自己并不曾觉察到。

 苏辙我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中时,所交游的不过是乡间邻里的人,所见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事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供攀登观览以开阔自己的胸襟。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然而都是古人的陈迹,不能激发我的志气。我担心因此而埋没了自己,所以毅然离开了故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了解天地的广大。我路过了秦、汉的故都,尽情观赏了终南山、华山、嵩山的高峻,北望黄河的奔腾流泻,深有感触地想起了古代的豪士俊杰。到了京城,瞻仰了天子宫殿的雄伟,以及国家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和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宏伟和壮丽。我见到了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的宏大而雄辩的议论,看见了他秀美而俊伟的容貌,同他的门生贤士大夫交往,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聚集在这里。太尉的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天下士民依仗您而平安无忧,四方各族惧怕您而不敢发难,您在朝廷之内如同周公、召公辅佐君王,您在边城就如同方叔、召虎那样御侮安边,然而辙还未曾见到您啊。

 况且,一个人从事学习,如果不在远大的方面立志,即使学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辙的这一次到来,关于山,看见了终南、嵩山、华山的崇高;关于水,看见了黄河的深广;关于人,看见了欧阳公;但是,仍然因为没有拜见大尉而感到遗憾。所以希望能够亲睹贤人的风采,即使只听到一句话也足以使自己志气壮大,这样就可算是尽览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我苏辙还年轻,尚未通晓当官的事务。先前来京都应试,不是为了谋取区区的俸禄,偶然得到,也不是我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回家,等待朝廷的选用,使我能悠闲几年,将进一步钻研作文之道,并且学习从政的业务。太尉如果认为我还可以指教,而屈尊给我以教诲的话,就更使我感到荣幸了。

 上枢密韩太尉书对照翻译: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太尉身边侍从:苏辙我生性喜好写作,对此思考很深。我以为文章是作者气质、性格的显现,然而文章不是学了就能写好的,气质却可以通过加强修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正气。”现在看来,他的文章宽厚宏博,充塞于天地之间,和他的气的大小相称。太史公走遍天下,博览四海名山川,与燕、赵之间的豪土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流畅跌宕,颇有奇伟的`气概。这两位夫子,难道是常常拿着笔写作这样的文章就成功的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浩气充满在他们的胸中,流露到他们的形貌之外,发而为之言语,表现为文章,但自己并不曾觉察到。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我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中时,所交游的不过是乡间邻里的人,所见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事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供攀登观览以开阔自己的胸襟。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然而都是古人的陈迹,不能激发我的志气。我担心因此而埋没了自己,所以毅然离开了故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了解天地的广大。我路过了秦、汉的故都,尽情观赏了终南山、华山、嵩山的高峻,北望黄河的奔腾流泻,深有感触地想起了古代的豪士俊杰。到了京城,瞻仰了天子宫殿的雄伟,以及国家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和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宏伟和壮丽。我见到了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的宏大而雄辩的议论,看见了他秀美而俊伟的容貌,同他的门生贤士大夫交往,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聚集在这里。太尉的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天下士民依仗您而平安无忧,四方各族惧怕您而不敢发难,您在朝廷之内如同周公、召公辅佐君王,您在边城就如同方叔、召虎那样御侮安边,然而辙还未曾见到您啊。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况且,一个人从事学习,如果不在远大的方面立志,即使学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辙的这一次到来,关于山,看见了终南、嵩山、华山的崇高;关于水,看见了黄河的深广;关于人,看见了欧阳公;但是,仍然因为没有拜见大尉而感到遗憾。所以希望能够亲睹贤人的风采,即使只听到一句话也足以使自己志气壮大,这样就可算是尽览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我苏辙还年轻,尚未通晓当官的事务。先前来京都应试,不是为了谋取区区的俸禄,偶然得到,也不是我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回家,等待朝廷的选用,使我能悠闲几年,将进一步钻研作文之道,并且学习从政的业务。太尉如果认为我还可以指教,而屈尊给我以教诲的话,就更使我感到荣幸了。

;

  此文是苏辙19岁时写给韩琦的信。选自《栾城集》卷二十二。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任枢密使(掌管军事大权)。“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枢密使相当于太尉,所以称韩琦为太尉。 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接见。一个是刚刚考取进士的青年,一个是掌管全国军权的大官,怎么开口下笔呢

  首先是称谓问题。为了表示尊重,不直呼对方,而称“太尉执事”。“执事”,左右的人。这是表示谦谨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