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八旗制度是怎样的?

装修宝典023

满族的八旗制度是怎样的?,第1张

满族的八旗制度是怎样的?
导读:满清八旗分别指的是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以及镶蓝旗,其中最厉害的是正黄旗。一般情况下,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这三个旗中是由皇室子弟组成的,不仅出身尊贵,而且权力比其他几个旗都大。在一些清朝的电视剧当中,我们经

满清八旗分别指的是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以及镶蓝旗,其中最厉害的是正黄旗。一般情况下,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这三个旗中是由皇室子弟组成的,不仅出身尊贵,而且权力比其他几个旗都大。

在一些清朝的电视剧当中,我们经常听到某个选秀的女子或者是某个后宫的妃子是出自正黄旗或者镶黄旗,以此来表示她们出身的尊贵。满清八旗制度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一开始满族中只有黄旗和黑旗,但是随着后来满族入关,建立了清朝,需要管理的人越来越多,而管理人员也必须得增加人手,才能满足统治者们的需求。于是慢慢的又增加了其他的旗,最终形成了这八旗的制度,也成为了清朝统治者们的爪牙。

这八旗中的人员一开始都是由满族人组成的,后来渐渐的为了奖励 *** 做出的一些贡献和功绩,也将他们收入到这八旗当中。这八旗是当时清朝统治者们手中拥有的绝对权力,这些人中都是自己的亲信,他们对清朝有着绝对的忠诚。如果你对清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他高兴之余为了奖励你就会将你的身份往上提,说不定你会从不太引人注目的那些旗中一跃成为正白旗、镶黄旗甚至正黄旗中的人。

当然了,这八旗中的人能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的收入和支出也是由清 *** 直接报销的。到了清朝末期,清 *** 难保,这些八旗子弟们手中的权力也慢慢的被卸下了,由之前国家权力的守护者最终堕落成了自身难保的泥菩萨。

辛亥革命后,民国 *** 只答应每年付给最后一位退位的皇帝溥仪400万元。清 *** 以前给八旗贵族的俸禄、银两、米粮都停发了。

对于满清八旗贵族来说,一份长期的固定收入突然烟消云散,让曾经的贵族失去了经济来源,陷入了坐吃山空的境地。政权的丧失也让他们变成了普通人,地位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

这些八旗贵族子弟在失去权力和财力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北京的大宫殿在二三十年间迅速衰落。

在清朝,所有的贵族都拥有大量的土地,每年都可以向耕种土地的佃户收取巨额的地租和各种农副产品。这些土地被称为“庄地”,是清朝初期八旗从农民手中夺取的。

辛亥革命后,王公贵族失去了政权,佃农以此为契机拒付地租,展开了抗租夺地的斗争。结果,王公贵族失去了巨额的地租收入。

虽然袁世凯颁布了总统令,强制佃农缴纳农场粮租,但广大佃农仍然抗租强占土地。王公贵族拿不到租金, *** 又花了很多钱,只好卖掉农场土地。这些地产大部分以低价卖给了一些地主、官僚和军阀。

清代北京有几十座宫殿,贝勒、贝子也有不少。

最初,王子们只有使用这些宅邸的权利,而没有所有权。到了民国,清朝覆灭,这些宅邸就成了王公贵族的私有财产,再加上大量的金银珠宝,本来可以让贵族子弟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但是由于贵族的后代习惯了奢侈浪费的日子,失去了薪水之后仍然不懂得节约,仍然讲排场,造成了入不敷出的局面,最后只能靠变卖家产度日。

再加上王宓的一些管事和头头趁机窃取主人的财产,或吞银租,或偷庄园的土地,贵族子弟非常软弱无能,导致王宓的财产大量流失。北京的大宫殿在短短二三十年间迅速衰落。

瑞王子的儿子想挖他祖坟里的宝藏。

民国时期,著名的瑞王府每年减少7900两尹峰和1500石禄米,地租收入也锐减。后来,王宓把东北和河北的村子都卖了,每亩只卖35分钱。虽然固定收入几乎被切断,但王宓的开支比清朝还要大。

过去八旗贵族有各种限制,不准外出与各部大臣、 *** 官员交游,不准探亲,不准无故离京。

到了民国时期,这些限制都没有了,贵族子弟的日子更好过了。

芮奎彬王子于1915年去世,他的两个儿子钟泉和钟鸣都是二十多岁,过着奢侈的生活。老子死后,没人照顾他们。

为了更富有,我的兄弟们花了很多钱建造新房子和花园。每个房间都配有 *** ,还增加了西式厨房。他们不得不乘坐马车和汽车,而不是坐轿子出门。

宫里有两辆车八节车厢,家里买了很多洋货,很贵。两位少爷经常在前门外和一群富家子弟 *** 。

1919年,两兄弟卖掉西郊别墅,拿了两万块钱,带着 *** 到天津玩。两天后,所有的钱连赌带输。

花这么多钱,全靠变卖家产。不到10年,家里值钱的东西卖得差不多了,我就把房子典当了借钱。

宫里500多套房子,出去后借了10万。过了一会儿

本来这些房子可以卖个几十万,足够还债了,但是软弱无能的钟泉一听说法院查封了房子和财产,吓得躲了起来。

家里人也认为房子和东西一旦贴了封条就是别人的了,于是匆匆搬家,把家里所有的汽车、马车等物品都给了司机和马车夫作为工资。

宫里只带走了六七十辆车,因为无处存放,就暂时放在当铺里。40多箱衣服只开了200多元的当票。

讽刺的是,后来40多箱衣服无人问津,以至于两年后,这些衣服都成了死卒,全部归典当行所有。贵族后代的无能和懒惰实在让人吃惊。

1931年,因为太穷,中全想借着移灵的机会,把祖上棺材里埋藏的珠宝拿出来卖钱。由于县衙分赃不均,他遭到声讨,法院判处仲权七年有期徒刑。

他坐了五年牢,于1939年去世。他的三个侄子不得不通过摆地摊来维持生计。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曾经豪华、有钱、有势的瑞王宓彻底被打败了。

清王府的后人以捡破烂乞讨为生。

民国时期,王义聪退出政坛,长期定居天津租界。

奕_和他的长子宰贞在东交民巷的外国银行存放大量现金,以便收取利息和不被军阀抢劫。

父子二人还进行商业投资,向民国时期的一些暴发户赠送古董和珠宝,以确保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奕_于1917年去世,两年后,在珍的三个兄弟分居了。1924年,宰贞移居天津,投资商业和旅馆业,并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他还用巨额资金投机黄金和美元,并购买了一些股票。在真三兄弟搬到天津后,他们留下一些仆人在北京照看庆王府。

1927年,国军方振武将本部设在清宫。一年后他离开时,带走了宫殿里所有的家具和物品。日军占领北京期间,在真兄弟将清王府卖给了日伪华北管委会。

甄家平时生活极其奢侈,加上妻妾众多,烟瘾很重。清王府日常开销巨大。

日据天津期间,新野公司经营不善,业绩一落千丈。在珍不得不靠卖古董、珠宝和玉器谋生。1948年,宰贞在天津去世。

宰贞的三哥也是个 *** ,吃喝嫖赌样样都会。他经常在赌场一夜之间输掉一两套房子。

他的老婆,儿子,儿媳都跟他一样,吃喝玩乐抽 *** 。几年来,他们先后挥霍了卖宫所得的十多万元财物,又变卖了珠宝、玉器、古玩、首饰、衣服,最后陷入了贫病交加的境地。

甄珍于1925年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后来靠捡破烂或向亲友乞讨为生。

清朝末年,秦王宓出了光绪和宣彤两个皇帝,并长期领取太子的双薪。

民国时期,除了酒鬼王子载沣每年从清廷内务处领取422万“年费”外,其他各宫均停发俸禄。

直到1924年溥仪被赶出故宫,这种年费才被停止。载沣和他的儿子不能管理钱,所有的家庭财产都交给管家。

由于坐山观虎斗,土地空旷,我家逐年衰败。后来不得不变卖家产,把家里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全部典当变卖。1939年,载沣将宣武门太平湖大宅卖给日伪,得到20多万元,存在银行计息。

抗战胜利后,位于后海北缘的春王府情况比其他王宓好,也没有卖完。

民国八旗子弟中,有人死于饥寒交迫,有人逐渐走上

满族八旗都是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

一、八旗来历的传说:

过去有“从龙人关”之说,其实从龙人关说的是八条小龙。开始,这八条小龙并不团结,相互之间经常发生你争我斗,逞强好胜。有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他们的事后,就召见天使说:“地上有人向我告状,日头和月亮总是在一起,这样天天都是白天,半阴半阳的,人们感到很不舒服,总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庄稼也长不好了。”人们很着急,都要求把他们分开。你传我的谕旨,命令八条小龙来完成。

这八条小龙知道命令后,都想立头功,个个争先恐后,这个来,那个去,搬月亮,挪日头,不管费多大的劲儿,怎么也弄不动,大家急得抓耳挠腮,一点好办法也想不出来了。

正在无计可施时,龙王威风凛凛地来到他们面前,责问:“这么长的时间,你们为什么没有完成玉帝交给的任务?”

小龙纷纷抢著说:“日头、月亮太沉了,我们都使出了吃奶的劲,整天都跟着月亮和日头后头跑,总是追不上,有时追上也是跑不动,有时跑到头里也是拦不住,还是被它们撞到一边去了。”

龙王问:“你们是怎么去的?”

小龙们回答说:“我们是一个接一个去的。”

龙王听后,大发雷霆,当即骂到,你们这帮笨蛋,都赶不上下界凡人,他们还知道,人心齐泰山移呢!如果你们团结起来,不就可以了嘛。假如你们各拿一只箭,用力一掰就断了。如果把这8只箭绑在一起,还能掰断吗?过去你们不能取胜,就是单个力量太弱的缘故。

小龙们一听,恍然大悟,当即表示组合到一起,重新回到了天上,相互结合在一起,正象汉字的金字,金字也正好八画,实际上就是八条小龙组合而成。金字塔两条龙头合在一起,变成了金字头上的尖,他们齐心协力,象个楔子,在日头和月亮之间一拱,就真的把日头和月亮给拱开了。日头和月亮分开后,由于日头跑得快,很就跑到头里去了。月亮跑得慢,就落在了后边。

这八条小龙完成了任务,也累得筋疲力尽,纷纷朝地上掉下去,此时,刮起一阵大风。说来也巧,不知道从哪里刮来八块颜色不同的大布落在地上,这八条小龙正巧每条龙落在一块布上,它们不仅落在布上还张在了布上。

后来,后金国将这八块带有龙图案的布当成了旗标,由于八条龙和八块布的颜色不同,所以才有了不同的旗色。

白色的小龙落在黄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黄旗;蓝色的小龙落在白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白旗;**的小龙落在红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红旗;树皮色的小龙落在蓝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蓝旗。一条小龙,虽然落在黄布上,由于黄布外边镶上了一条红边,所以就叫镶黄旗;一条小龙,虽然也落到白布上,但白布外边镶上了一条红边,所以就叫镶白旗;一条小龙落到了红布上,由于红布外边镶了一条白边,所以就叫镶红旗;另外一条小龙落在蓝布上,也是由于外边镶了一条红边,所以叫镶蓝旗。这些旗上都有一条小龙,也都有与明字搏斗的场面,还有云彩、火焰等。

2、八旗的建立及演变:

年 代 地 点 人 物 设 旗 情 况

1601年 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万历29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 初设正四旗:黄、白、红、黑

1615年 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天命元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 正四旗改为:黄、白、红、蓝

同时增设镶四旗即: 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1635年 盛京沈阳(天聪9年) 清太宗皇太极 扩编蒙古八旗

1637年 盛京沈阳(崇德2年) 清太宗皇太极 成立汉军二旗:正黄、镶黄

1639年 盛京沈阳(崇德4年) 清太宗皇太极 扩汉军为四旗,正白、镶白

1643年 盛京沈阳(崇德8年) 清太宗皇太极 扩充汉军为八旗

合 计 8×3=24旗×7500人/旗 18万人

2、八旗的三级组织形式及人员兵力:

正八旗是什么意思?

一、八旗来历的传说:

过去有“从龙人关”之说,其实从龙人关说的是八条小龙。开始,这八条小龙并不团结,相互之间经常发生你争我斗,逞强好胜。有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他们的事后,就召见天使说:“地上有人向我告状,日头和月亮总是在一起,这样天天都是白天,半阴半阳的,人们感到很不舒服,总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庄稼也长不好了。”人们很着急,都要求把他们分开。你传我的谕旨,命令八条小龙来完成。

这八条小龙知道命令后,都想立头功,个个争先恐后,这个来,那个去,搬月亮,挪日头,不管费多大的劲儿,怎么也弄不动,大家急得抓耳挠腮,一点好办法也想不出来了。

正在无计可施时,龙王威风凛凛地来到他们面前,责问:“这么长的时间,你们为什么没有完成玉帝交给的任务?”

小龙纷纷抢著说:“日头、月亮太沉了,我们都使出了吃奶的劲,整天都跟着月亮和日头后头跑,总是追不上,有时追上也是跑不动,有时跑到头里也是拦不住,还是被它们撞到一边去了。”

龙王问:“你们是怎么去的?”

小龙们回答说:“我们是一个接一个去的。”

龙王听后,大发雷霆,当即骂到,你们这帮笨蛋,都赶不上下界凡人,他们还知道,人心齐泰山移呢!如果你们团结起来,不就可以了嘛。假如你们各拿一只箭,用力一掰就断了。如果把这8只箭绑在一起,还能掰断吗?过去你们不能取胜,就是单个力量太弱的缘故。

小龙们一听,恍然大悟,当即表示组合到一起,重新回到了天上,相互结合在一起,正象汉字的金字,金字也正好八画,实际上就是八条小龙组合而成。金字塔两条龙头合在一起,变成了金字头上的尖,他们齐心协力,象个楔子,在日头和月亮之间一拱,就真的把日头和月亮给拱开了。日头和月亮分开后,由于日头跑得快,很就跑到头里去了。月亮跑得慢,就落在了后边。

这八条小龙完成了任务,也累得筋疲力尽,纷纷朝地上掉下去,此时,刮起一阵大风。说来也巧,不知道从哪里刮来八块颜色不同的大布落在地上,这八条小龙正巧每条龙落在一块布上,它们不仅落在布上还张在了布上。

后来,后金国将这八块带有龙图案的布当成了旗标,由于八条龙和八块布的颜色不同,所以才有了不同的旗色。

白色的小龙落在黄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黄旗;蓝色的小龙落在白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白旗;**的小龙落在红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红旗;树皮色的小龙落在蓝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蓝旗。一条小龙,虽然落在黄布上,由于黄布外边镶上了一条红边,所以就叫镶黄旗;一条小龙,虽然也落到白布上,但白布外边镶上了一条红边,所以就叫镶白旗;一条小龙落到了红布上,由于红布外边镶了一条白边,所以就叫镶红旗;另外一条小龙落在蓝布上,也是由于外边镶了一条红边,所以叫镶蓝旗。这些旗上都有一条小龙,也都有与明字搏斗的场面,还有云彩、火焰等。

2、八旗的建立及演变:

年 代 地 点 人 物 设 旗 情 况

1601年 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万历29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 初设正四旗:黄、白、红、黑

1615年 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天命元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 正四旗改为:黄、白、红、蓝

同时增设镶四旗即: 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1635年 盛京沈阳(天聪9年) 清太宗皇太极 扩编蒙古八旗

1637年 盛京沈阳(崇德2年) 清太宗皇太极 成立汉军二旗:正黄、镶黄

1639年 盛京沈阳(崇德4年) 清太宗皇太极 扩汉军为四旗,正白、镶白

1643年 盛京沈阳(崇德8年) 清太宗皇太极 扩充汉军为八旗

合 计 8×3=24旗×7500人/旗 18万人

2、八旗的三级组织形式及人员兵力:

清朝时期的八旗是什么意思?是怎样区分的?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八旗历史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 皇太极继位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检举 提问人的追问 2010-11-05 08:40 这些具有等级制度吗检举 团队的补充 2010-11-05 08:42 八旗制度等级森严,各旗驻地管理也极严格,不许杂厕。清朝统治以满族为主体,“上三旗”和“下五旗”差别很大,满、蒙、汉八旗之间的差异更大。

“上三旗”实行郎卫制,紫禁城内接近皇帝的要害部位,全由内务府选出侍卫,由内领侍卫大臣六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各二人)统领。分成内外两班宿卫。内班宿守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等内宫,多用满人。外班宿守太和门等外朝,兼用满人、蒙人。

其余五旗兵卫制官兵,满、蒙分左右两翼备宿卫。各设前锋统领一人,备警跸宿卫。各旗精选四千八百人为养育兵,训练技艺。后来兵额屡增,到乾隆年间,满、蒙养育兵已有两万零三百余人。

正黄、镶黄、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无王,都归皇帝所领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使八旗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两个半分佐领,约三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为15万人。

下五旗则指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五旗。关外征战时,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帅,位高势尊,下五旗则是由各旗旗主带领,和皇帝关系不是很密切,所以政治地位较“上三旗”低下。

满族的八旗

八旗制度是满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制度要从牛录制说起,牛录之意为大披箭,牛录是女真人从事军事、狩猎的小行动集体。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之前,东北的女真部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后来努尔哈赤为适应军事的需要,沿用“牛录”的名称,指导它发行成多种作用的组织。1601年,努尔哈赤改“牛录制”为固山制,固山是满语的音译,是旗的意思,这时他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准备发兵统一海西、哈达、叶赫各部落。这时只设立黄、白、蓝、红四个旗,后来兼并其他女真三部后,各部落纷纷来降,牛录增多,努尔哈赤在1615年正式建立八旗制度。规定每三百人立为一“牛录”,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汉译参领),五甲喇立一固山额真(汉译都统)。原旗有黄、白、蓝、红,此时扩充为八色,即为现在的八旗。八色为:正黄、正白、正蓝、镶黄、镶白、镶蓝、镶红,这就是后来通称的满州八旗。入关后满洲八旗兵力明显不足,故又将降服的蒙古人和 编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后来又将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编入布特哈八旗。八旗制度在清

清朝八旗什么意思?

八旗的形成

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诸部,伴随统一战争的进行,归服的人口日众,先前那种只凭血缘关系的军事与生产组织,已不能适应统一战争的需要了。于是在这种特殊的政治历史环境下,八旗制度便应运产生了。《满文老档》中记载如下:“聪睿恭敬汗将收集众多之国人,尽行清点,均匀排列,每三百丁编一牛录,牛录设额真一人、牛录额真下设代子二人、章京四人、村拨什库四人。将三百男丁以四章京之分编塔坦,无论做何事,往何地,四塔坦的人按班轮值,其同工、同差、同行走。”(额真来自蒙语,是主人的意思。)

满族的八旗是哪八旗 分别带表什么意思和由来

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人,在明朝时期,由女真民族首领努尔哈赤统率,逐渐强大,于1616年建立了后金国。努尔哈赤把自己属下的部民,按旗编制组成军队,先是四旗,即四种颜色的旗子。后来,人数增多,变为八旗,这便是八旗的由来。满族人都编入旗内,都称为旗民,也称为在旗的。由于满族全部编入旗下,所以,便出现了凡满人都是旗人之说。但旗人并不都是满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努尔哈赤、皇太极势力增大后,把征服的蒙古族人也编入旗内,统归八旗管辖,被称为蒙古八旗。后金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努尔哈赤把征服的蒙古族人编成五个"牛录",隶属于满洲八旗。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皇太极把蒙古五牛录扩编成两个蒙古旗。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又把两旗扩编成八旗,至此,蒙古八旗出现了。

努尔哈赤进入辽沈地区,大量 被掠为奴,编入满洲八旗之内,成为家内奴或拖克索(农庄)内从事生产的奴仆。同时,为扩大兵源,从为奴的 中抽出一些壮丁(规定每20人抽一人当兵),其所需马匹器械由20名 共同出钱购买。其壮丁家为汉军户,对汉军户有优厚待遇,比如,可以全家迁入努尔哈赤所在的城中居住,以示信任。

皇太极即汗位后,改变努尔哈赤对 的政策,不再把被征服地区的 编入满洲八旗人家为奴,编庄别居,减少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对这些 ,由投降过来的原明朝官员或后金提拔的 官员来管理。

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搐二月,明朝辽东总兵毛文龙被袁崇焕处死,其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等率军从山东登州前来辽东投奔后金。皇太极对他们来投非常重视。当他们来到沈阳城郊时,皇太极在浑河岸边亲自迎接,行满族特有的抱见礼,可以说是非常之举。为与满洲八旗有别,命孔、耿所部使用白镶皁旗帜,即白旗镶黑边,受皇太极直接统辖。这是之一次出现打着有别于满洲八旗旗帜的汉军。 既然可以编成军,皇太极决定自己建立汉军,下令从所属的满洲八旗的 壮丁中每十名抽出一名,组成一旗汉军,这是皇太极组成汉军的开始。随着军队的发展,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即皇太极称帝改后金为大清的第二年,又分汉军旗为两旗。又过五年,崇德七年(公元1572年),把汉军扩为八旗。至此,汉军八旗正式出现,成为清朝三军之一。所使用的旗帜和满洲、蒙古相一致,即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由于汉军编成八旗,所有旗下成员都是旗人,也称汉军旗人。因此,应说旗人是由满、蒙古、汉三族人组成的,而不能说旗人都是满人。

清朝的八旗制度什么意思?

清朝八旗制度

八旗主要分为满八旗、蒙八旗、汉军八旗,满八旗是努尔哈赤的手笔,也是满族入关前的政治制度、文化系统、社会基础。蒙八旗和汉军八旗则是皇太极即位之后的手笔,只是蒙八旗制度松散,而且蒙古内部因为漠南、漠北蒙族互相掣肘,对于满洲入关起的作用,一度不如汉军八旗来得重要。

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建立八旗(八固山)制度,以300丁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即一旗,实际上,八旗人数时有增减。牛录(满语,意即大箭)最初是每10丁为一牛录,首领称牛录额真,额真是满语,汉语称佐领。无论出战还是打猎,则都以牛录为单位,这就为满洲社会和军事系统初步奠定了基础。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鉴于各部族因为人数多寡不一,人员素质也不同,因此对于牛录制度进行了之一次整编。他将每牛录扩充到300人,因此佐领下又设两个副手,满语称“代子”;同时每牛录分为四个达旦,每达旦由一个章京(满语,意即书记官)和一个拨什库(满语,意即领催)管理,这时,满洲军队的编制基本成形了。旗丁中按照身份地位,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即奴隶,多是 、朝鲜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女真人。

努尔哈赤大约有40个左右的牛录,也就是掌握12000余人的部队,在当时关外算是极大的势力了。40个左右的牛录都是由努尔哈赤的兄弟亲戚将领。后来努尔哈赤杀胞弟述尔哈奇和长子褚英之后,事权更加统一,同时努尔哈赤也认识到仅仅以牛录为单位,容易造成权力分散的流弊。他便着手建立八旗制度。1615年即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八固山制度。固山的人员编制我上面已经介绍了。牛录官员编制不变,每甲喇设一到两名甲喇额真,每旗设一固山额真,配有两名梅勒额真。固山额真之上还有一个旗主额真,又称为和硕贝勒、固山王。他才是一旗的真正主宰者。

八旗制度也可以说是努尔哈赤为了政治需要而创立的。之后因为战事需要,努尔哈赤强化君权,将八旗的编制再因为政治需要而重新做了分配。便有四大贝勒四小贝勒的说法,四小贝勒也因为政治利益的不断重新分配而时时产生改变。比如天命六年(1621),四小贝勒为德格勒,济尔哈郎,阿济格、岳托,到天命十一年的时候,四小贝勒就只剩下三人,分别为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而皇太极将领正白和镶黄两旗。同时,上下旗的制度也是这时确立下来的,只是主旗贝勒的地位并不因为上下旗而有差别。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

八旗按颜色分,是黄、白、红、蓝,再分为正、镶,共计八旗。镶色旗除镶红旗之外,都是本色旗镶红边,镶红旗镶白边。

八旗分为上三旗以及下五旗,八旗旗上有龙,因此也称为大龙旗,后来清朝的国旗黄龙旗也是由此而来。

努尔哈赤建立八固山制度的时候,掌旗贝勒如下﹕

镶黄旗、正黄旗﹕努尔哈赤

正白旗 ﹕皇太极

镶白旗 ﹕杜度

正红旗、镶红旗﹕代善

正蓝旗 ﹕莽古尔泰

镶蓝旗 ﹕阿敏

在入关建政之后,八旗制度逐步官化,参照对比如下﹕

贝勒旗主——原和硕贝勒(固山王)

总管大臣——原固山额真

佐管大臣——原梅勒额真

都 统——原甲喇额真

副 都统——原札兰章京

参 领——原牛录额真

佐 领——原达旦章京

旗 丁——不变

满洲有八大老姓,分别是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舒穆禄氏、叶赫那拉氏、辉发那拉氏、乌喇那拉氏、郭罗络氏、伊尔根觉罗氏。另外在

清朝的八旗指的是哪八旗?各旗代表了什么?

由皇帝控制的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是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为下五旗。 正黄旗 : 上三旗。 清末时兵力:92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力(八旗中最多人口) 总人口:约15万人 其中著名人物:纳兰性德(康熙帝宠臣)、索尼(重臣)

正白旗 : 上三旗。 (最初是下五旗、顺治帝初年、多尔衮统领后编入上三旗) 清末时兵力:86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其中著名人物:婉容、荣禄、曹雪芹

镶黄旗 : 上三旗。 清末时兵力:84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其中著名人物:孝和睿皇后(嘉庆帝的皇后)、慈安等

正红旗 : 下五旗。 清末时兵力:74个佐领、兵2万3千 总人口:约11万5千人 其中著名人物:代善、和珅(乾隆皇帝旁的宠臣)、老舍

镶红旗 : 下五旗。 清末时兵力:86个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其中著名人物:珍妃(光绪帝宠妃)

镶白旗 : 下五旗。 清末时兵力:84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其中著名人物: 阿桂、善耆(肃亲王)

正蓝旗 : 下五旗。 (最初为上三旗、正白旗提升后降格为下五旗) 清末时兵力:83个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其中著名人物:崇绮(1864年状元。戸部尚书。同治帝皇后阿鲁忒氏之父)、启功

镶蓝旗 : 下五旗。 清末时兵力:87个佐领、1个半分佐领、兵2万7千 总人口:约13万5千人 其中著名人物:侯宝林(相声艺术家)、慈禧太后(咸丰帝贵妃)、肃顺(辛酉政变处死的户部尚书)

清朝的八旗是指什么

八旗分别是正黄,正红,正蓝,正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这八旗大概是为了更好的管理满人,把满人和 区分开。各旗有各旗的触主。旗主的地位相当高,不管你是多大的官,只要他是旗主你就得听他的。

清朝末年,所谓的八旗是啥意思?

1、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2、八旗的军事组织制度是由满族的首领努尔哈赤所制定。努尔哈赤起初将自己的军队分编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识别,成为“正黄旗”等。随军队壮大,又将四旗加上边框,成为“镶黄旗”等,形成八旗。满人靠著这军事组织制度,于1636年建立清国。

3、特点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实际上,清代兵有常数,饷有定额,随着满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并非所有满族人都能披甲,而到后来披甲的人数占满族人口的比例愈来愈小。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天命、天聪时期定王公爵止于贝勒,崇德元年始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九等。

清朝时候八旗制度是什么意思

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满洲人运用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在战时则应征为兵,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猎组织──牛彔。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到19世纪末随着清朝的解体,八旗军事组织制度不复存在。但一部分八旗的后代仍自称为旗人。

八旗的军事组织制度是由满族的首领努尔哈赤所制定。努尔哈赤起初将自己的军队分编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识别,成为“正黄旗”等。随军队壮大,又将四旗加上边框,成为“镶黄旗”等,形成八旗。满人靠著这军事组织制度,于1636年建立清国。

1、满清八旗指的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这八旗。它们是按照旗帜的颜色、各旗的职责和八旗旗主的等级来划分的。

2、满清八旗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属于上三旗,他们由清朝皇帝亲自统领,主要是担心这些旗主会威胁皇权。

3、虽然正黄旗是站在了满清八旗中的之一个位置,但是排名之一的不是正黄旗,而是镶黄旗。因为镶黄旗的旗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八旗中处于首位,也是这八旗中权力更大的。

4、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属于下五旗,下五旗是由各自的旗主各自管理的。

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为清朝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因黄旗红边而得名。黄旗是三种旗之一。旗里没有国王,由皇帝控制。士兵是皇帝的嫡系士兵,守卫皇城的成员也是从三旗中挑选出来的。清末规模扩大到84个整令和2个半分令,2个兵。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清朝皇室很多成员都挂着黄旗,比如嘉庆皇帝的孝和瑞皇后,乾隆皇帝的贵妃,慈禧和慈安,“垂帘听政”。朝鲜的许多官员也装饰着黄旗。

第二,镶嵌白旗

绣白旗: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是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因白旗镶红而得名。绣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受皇帝控制,由王侯和王侯贝勒分封。清末规模为84整领,士兵2人。8万人,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

第三,镶嵌蓝旗

绣蓝旗: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因蓝旗镶红而得名。蓝旗为下五旗,由王、贝勒、贝子三旗划分。清末规模达到87个整岗和1个半分岗,士兵2人。7万,总人口13左右。五万人。著名相声艺术家侯是一个举着蓝旗的人。

黄旗:因其颜色纯**而得名。黄旗、黄旗、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没有国王,都由皇帝统领,护卫的皇室成员也是从上三旗中挑选出来的。到清朝末年,八旗人数最多,下辖92个全辅领和2个半辅领,士兵约3万人,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康熙的爱臣、干青门一级侍卫纳兰性德,是黄征旗人,是能拿刀上殿的侍卫。

动词正白旗

白旗: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是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首定,因色纯白而得名。这是上面三面旗帜中的一面。顺治以前,上三旗没有白旗,但顺治之初,多罗尔把自己的旗列入上三旗,所以是蓝色的。白旗是皇帝的亲戚之一。国旗里没有国王。士兵是皇帝的亲戚,皇室成员就是从中选 *** 的。晚清时,旗的规模是86整领。大约2。6万士兵,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末代清朝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不及物动词正蓝旗

正奇: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贯穿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因颜色纯蓝而得名。顺治以前,蓝旗与黄旗、黄旗并列为前三旗。顺治初,被都乐降为倒数五旗。不是被皇帝牵着去赶牛,而是被君王、贝勒、贝子瓜分。清末规模达到83名全辅头目,11名半辅头目,2名士兵。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

七、镶嵌红旗

红旗: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的清朝八旗之一。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它是以镶有白色的红旗命名的。红旗是接下来的五旗之一,分别是王旗、贝勒旗和贝子旗。到了清朝末期,规模达到了86整c

旗制由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正式创立。当它刚建成时,有四面旗帜:黄旗、白旗、红旗和蓝旗。1614年,因“报效于民”,四旗改为黄白红蓝,并增加了黄白红蓝镶嵌的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军队。规定每300人有一个牛录,一个牛录,五个牛录,一个钉,一个钉,五个钉为一个孤山,一个孤山,一个副将,称为左右梅勒额。

编制——个八旗的最小单位是鲁牛,有一个鲁牛。5鲁牛为1钉,1钉定;5La是1孤山,孤山的量真的是1个人。鲁牛不仅是一个社会组织,也是一个战斗单位。每户有300头牛,每户有一个壮丁。父亲死了,儿子继位,哥哥死了,弟弟接替。只有全军出动的时候,每户有300头牛。一般每头牛只有几十个人。八旗由满清八旗300头牛记录组成,其中满清蒙古牛记录约100头,纯满清牛记录只有210头。蒙古八旗129鲁牛和汉军八旗167鲁牛。

黄旗、黄旗、白旗,由皇帝亲自挂帅,称为上三旗,其余五旗称为下五旗。皇室成员是从上面三面旗帜中挑选出来的。

皇太极即位后,为扩大兵源,在满清八旗的基础上创制了蒙古八旗和汉族八旗,其编制与满清八旗相同。满蒙汉共24旗,构成了清代八旗的整个体系。清朝入关后,八旗军队分为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清朝八大旗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扩展资料

“八旗”是有清一代社会结构与军事建制合二为一的组织形式,到中后期已经演变为这一特殊组织形式的统称,所以这一组织里以民族为基础编制的满洲部队、蒙古部队和汉族军队,分别被称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必须放在前边才能准确表达这个含义,清朝的文书和口头表述也都是这样称呼的。

近代,大量的文字把“八旗”放在后面,称作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其意义就被混淆了,在这里有必要更正,举个例子来讲,汉军从来没有过八旗组织,只有八旗组织里面有一部分 *** 组成的军队。

八旗中还有高丽佐领(朝鲜人)6个、俄罗斯佐领1个,番子佐领(藏族)、回子佐领(维族)各1个。另外单独设有八旗察哈尔游牧于张家口外。 [47] 由于汉军编成八旗,所有旗下成员都是旗人,也称汉军旗人。因此,应说旗人是由满、蒙古、汉三族人组成的,而不能说旗人都是满人。

-八旗

八旗是哪八旗,等级如何分?

八旗分别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八旗的等级由来: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建州已经吞并除叶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而且蒙古也多有归附。麾下牛录已有百倍于起兵之初的规模,努尔哈赤的军队已不下五六万人。

因此,努尔哈赤于该年将红白黑三旗及所领牛录析设为八个旗: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正四旗旗帜为纯色四方形,龙首朝后;镶四旗旗帜为五边形,黄、白、蓝三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龙首朝前。

当时各旗的旗主分别是: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八旗建立自此始,亦即为满洲八旗的源起。

扩展资料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努尔哈赤遂于天命年间始设蒙古旗,至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编成蒙古八旗。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先编一汉军旗,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至此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死,顺治帝亲政,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

清入关伊始,为加强军事防御,分别令八旗兵在京师与各地驻防,直至18世纪中叶,八旗营区终于系统地分布于全国的军事要地,实行永久性的驻扎。入关伊始,清廷即采取了大规模的“圈地”活动,圈占民人的大批良田划归旗人;豁免旗人的税赋与劳役。

八旗制度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

参考资料:

八旗-

清朝八旗是哪八旗?介绍一下各个旗?

由皇帝控制的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是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为下五旗。清太祖努尔哈赤整齐编制,规定300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四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增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之制确立。

满清八旗是哪八旗

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

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入关前,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六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顺治帝亲政后,收多尔衮所辖正白旗归皇帝统领,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扩展资料

努尔哈赤为提高战斗力,又于天命年间始设蒙古旗,至皇太极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编成蒙古八旗。皇太极于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先编一汉军旗,至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

八旗制度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清代编入八旗的“旗人”与不在旗的民人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优惠政策造成了旗人的颓废和寄生性,致使其后代骑射荒废,民国成立之后旗人特权被废除,失去了经济来源又不会生产劳动的旗人多穷困潦倒。

参考资料:

-八旗

满族八旗是哪八旗?哪个尊贵一些?

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正黄、镶黄旗最尊。

八旗本无高低之分。清军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惟镶黄旗只属于皇帝一人。镶黄旗内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其他宗室。稍后,皇权进一步加强,正黄旗与正白旗又归皇帝统属。

入关以后,宗室王公皆分隶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五旗,皇子分府全部拨入这五旗。再无入正黄与正白旗的人。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

实际上,上三旗与下五旗只是相对于包衣佐领而言的,而与皇族和普通旗人无关。皇室管家内务府三旗的包衣佐领,主要服务于宫廷。下五旗亦设包衣佐领,皆为王府所属,各随其主之旗。

清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去世,清世祖顺治开始亲政。他为了加强对八旗掌控,亲自统领了原属多尔衮的正白旗,这样由皇帝控制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掌控的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

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

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

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镶黄旗又称头旗。

扩展资料

八旗制度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结伴而行的狩猎活动因人数增多而需统一指挥,其指挥者称为牛录额真,这个多人集体即称为牛录。女真人在对外防御与征伐过程中采取了以牛录额真统领牛录的组织形式,从而牛录组织具有了军事职能。

为便于统一指挥大规模的围猎或作战,需将若干个牛录组成一个更大的单位,以旗帜为标志作导引而不使方位错乱。旗帜在满语中称为“固山”,因而这个高于牛录的更大的单位即称为固山,汉语称“旗”。

参考资料:

-八旗

请问清朝八旗各是哪八旗?各有什么区别?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度上建成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大清统一,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另外,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等特殊营伍,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由于清初诸帝很重视枪炮武功等实战本领八旗军在平定三藩收台湾抵御沙皇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八旗兵分为经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总称,由郎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郎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的人,如紫禁城内武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由上三旗守卫。驻防是指驻防全国各要地的八旗。京营总兵约十万,驻防兵总人数也在十万左右。

镶蓝旗 今内蒙古乌兰查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了下辖八十七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蓝旗人。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领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滚降为下五旗,不在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 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查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正红旗 在今乌兰查布盟的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子和贝勒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七十四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也是红旗人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市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规模扩大到下辖84个整佐令又两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都是,朝中不少官员也来自镶黄旗。 正黄旗 [img]://photosohu/20050217/Img224325161jpg[/img]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无王,都归皇帝所领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使八旗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两个半分佐领,约三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为15万人。康熙的爱臣,乾清门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 镶白旗 在今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子贝勒所分统,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8万人,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白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乐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因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滚将自己所领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领之一,旗内无主,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 清麽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参考资料:

://lake/bbs/archiver/tid-11950

古代八旗是哪八旗?

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

1、正黄旗

正黄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黄而得名。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由皇帝亲自统领,是上三旗之一。

兵丁人口最多,至清末,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2、镶黄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镶黄旗有九大老姓,分别是: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舒穆禄氏、叶赫那拉氏、辉发那拉氏、乌拉那拉氏、郭络罗氏、伊尔根觉罗氏。另外在入关前还另有两个重要的部族,一为董鄂氏,一为富察氏,此亦为外戚。

3、正红旗

正红旗,又作“整红旗”,清代八旗之一,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红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为下五旗之首。

分为满洲、蒙古、汉军三部分,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

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也是正红旗人,由蒙古族组成,在清朝属于自治部落。

正红旗就是今天的察哈尔右翼后旗。

4、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5、正白旗

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将其纳入皇帝亲统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病死之后,顺治皇帝将多尔衮掌握的正白旗收归自己名下,与两黄旗并称为上三旗,这以后就有了定制。

正白旗是皇帝亲统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

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朝末代皇后婉容也是正白旗人。

6、镶白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6万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7、正蓝旗

正蓝旗是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正蓝旗建于此时,因旗色纯蓝而得名。

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8、镶蓝旗

镶蓝旗,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清末时规模达到了下辖八十七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

清朝的最基本制度就是八旗制度,满清正是依靠这个制度得以崛起,这八旗分别是: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和镶蓝旗。其中最厉害的是镶黄旗,其次是正黄旗,接着是正白旗,这3个是属于上三旗,其余的都是属于下五旗。

满族的更高首领叫做汗王,原本是由汗王直接领导指挥镶黄旗和正黄旗,其余的6旗由他的手下担任指挥。但是在满清八旗军入关之后,镶黄旗的地位就开始提升到之一无二的地位。这是因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镶黄旗和正黄旗的人分给了自己的3个儿子,然后只保留了镶黄旗的一部分人,这样子皇帝直辖的镶黄旗就成为了八旗军之中的至尊。

后来到了多尔衮离世之后,正白旗、正黄旗和镶黄旗都归皇帝直辖,等于这3个旗内全是皇帝的亲兵,宫中的重要职务也基本是从这3旗之中挑选,这样子这3旗也顺理成章的成了上三旗。

由于镶黄旗一直是皇帝直属管辖的,它也等于是只听命于皇帝一个人的私旗,其地位和待遇自然也是更高的,也是八旗之中最厉害的。你想想,镶黄旗里都有些什么人?当朝皇帝、太后、太皇太后、即将登基的皇子、未出阁的公主、后宫的宠妃、御前侍卫这些人物都是皇宫之中的重要人物,你说它厉不厉害?

有些人想知道这八旗之中哪一旗的战斗力最强,其实这是没有办法比较的,因为八旗军并不是分旗单独作战的,他们在作战之时是一起出动,一般分作左右两翼

相互配合。因此我们只能从他们的地位和待遇来分析实力差距,八旗之中最厉害的永远是镶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