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玉文化简介

装修宝典016

良渚玉文化简介,第1张

良渚文化简介
导读: 玉器和圣像几乎是几千年前中国文化的代名词。玉(软玉)首先被加工成可识别的物体 c 公元前 6000 年后里文化时期(约公元前 6500 年 - 公元前 5500 年)。玉器艺术作品从那个时代发展到良渚文化时期(约公元前 3400-2250

玉器和圣像几乎是几千年前中国文化的代名词。玉(软玉)首先被加工成可识别的物体 c 公元前 6000 年后里文化时期(约公元前 6500 年 - 公元前 5500 年)。玉器艺术作品从那个时代发展到良渚文化时期(约公元前 3400-2250 年)达到顶峰。这一时期还见证了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3000年)早期建立的阶级分层的进一步发展,并由红山文化(公元前4700-2900年)进一步发展。翡翠因为工作太费时间,所以备受推崇,只有上流社会才能买得起。

良渚延续了这种社会等级制度,因为他们那个时代的玉器只在富人的坟墓和坟墓中被发现。如果有的话,陶瓷是穷人的坟墓。良渚文化玉的特点是工艺极其精细,注重细节,赋予它们早期文化所缺少的活力,直到商代(公元前1600-1046年)才再次出现。

良渚艺术的一个例子是Correya Dog,由英格兰西南部的Alfred Correya先生私人拥有,几乎可以肯定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良渚玉器被认为是世界上更好的玉器之一,后来玉器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种文化完善的技术。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人居住的地区以今太湖为中心,经江苏省,南至浙江杭州,东至上海。这一时期更大的遗址是浙江省的墨角山,面积为 2,900,000 平方英里,第二大遗址是江苏省的四墩,面积为 900,000 平方英里。葬礼和随葬品证明了这种文化是等级分明的,社会阶层分层。

学者 Elizabeth Childs-Johnson 评论了这种社会结构以及玉在区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方面的重要性:

良渚文化按时间顺序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后期经历了大规模的场地建造,阶梯式的祭坛墓地和经典良渚玉器的制造。在社会上,良渚文化的特点是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城邦或酋邦,由那些以象征性玉石为代表的权力统治者统治,其类型从武器、工具、身体装饰品到礼器不等。(推测,8)

更好的良渚文化玉器被认为来自这个晚期,当时艺术家的软玉操作技术已经完善。良渚人喜欢建在水道附近的房屋,考古证据证实他们擅长划船和钓鱼。他们种植水稻,在玉器上使用金刚石工具,并饲养驯养的狗和猪。

良渚文化玉的特点是工艺精湛,注重细节。

迄今为止挖掘的住宅区表明,许多房屋都建在高跷上,大概是为了抵御洪水,但一些学者(如 Treistman)坚持认为,这种建筑风格——以及许多村庄周围的沟渠——也有同样的作用与保持猪一样。家里的猪会住在房子下面,而沟渠会阻止猪四处游荡,成为野生动物的猎物。

良渚发展了一种高度复杂和复杂的文化,但突然消失了c。公元前2250年。这很可能是由于洪水摧毁了人们的家园和城市,但也有助于保护文化。在这个时代生产的许多玉器仍然保持原始状态,因为它们被掩埋在与湖泊或河床泛滥的淤泥中,而其他玉器则被保存为随葬品。

玉器的发展

翡翠很早就被中国人看重了。到后里文化时期,石头已经被加工成用作护身符和护身符的形状。伦敦大学的 Gina L Barnes 教授指出,“玉”这个词,今天指的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岩石,实际上是一个误称,以及早期中国人是如何识别许多不同类型的可能是“玉”的岩石和矿物:

[英文单词'jade']常用来翻译中文单词yu,传统上表示'美丽的石头'值得塑造成仪式物品和个人装饰品。(1)

即便如此,Barnes 还指出,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人可以将真正的玉(定义为软玉 - 由透闪石和阳起石和硬玉组成)与其他石头区分开来,以及良渚文化的玉器如何是 100% 软玉。良渚工匠在洪山文化的交叠中发展技艺,但拓宽了题材的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红山文化的主要人物是猪龙、鸟、马蹄饰、云盘、鱼、蝉、龟。良渚发展了许多其他学科,包括狗、猪,以及著名的琮缸和璧盘,其意义和意义至今仍在争论中。

Elizabeth Childs-Johnson 等学者支持“琮”和“璧”具有宇宙意义的理论,“琮”代表地, “璧”代表天。虽然这个理论有很大的意义,但它绝不会被普遍接受。不过,很明显,玉器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而且似乎经过精心挑选的主题值得在软玉的“真玉”中表现出来。巴恩斯笔记:

软玉被赋予了[巨大的]社会和宇宙学意义。玉器在中国受到重视有几个原因:象征地位、权力、道德、财富和不朽。(4)

翡翠也很受重视,因为它很难加工,而且 *** 一个单一的装饰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软玉必须用手锯从悬崖上切割下来,可能由板岩制成,然后从最初的石板上切割出更小的碎片。学者 Judith M Treistman 描述了这个过程:

玉的加工不是雕刻,因为它太难凿和剥落。它必须用在潮湿或油性介质中的磨砂进行研磨和抛光。携带磨料的竹子、木头或[其他]工具不会在玉石上留下任何痕迹。假设首先使用石英砂,然后粉碎铁铝榴石,最后使用刚玉。竹子被广泛用于钻穿新石器时代的圆形手镯和双[圆盘]。(94)

到良渚文化时期,这些技术已经发展了数千年。因此,这一时期出产新石器时代更好的玉器也就不足为奇了。

良渚文化玉

如前所述,良渚文化中最著名的玉器是琮、琮、圆柱和圆盘,但学者们对这些器物的意义并不一致。很明显,无论它们对良渚人意味着什么,它们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被大量发现为上层社会的陪葬品。正如 Childs-Johnson 和其他人所论证的那样,它们很可能确实代表了天地,因为古代中国人认为地球是平的,四个角位于一个圆形的天篷之下。正方形和圆形分别是各自的符号。

然而,这一理论受到了挑战,因为良渚文化没有文献将物体与天地概念直接联系起来。地天母题被认为是在商代后期发展起来的,那些挑战对琮和璧的宇宙学解释的人指出,不能从商代后期的角度来解释新石器时代的艺术品。

琮、璧是精工细作的玉器,经过精心的装饰和图案装饰。这些文物的大小各异,但始终保持相同的形状:琮是一个方形,开口和内部是圆形的,而bi是一个圆盘。因此,对物体的宇宙学解释很诱人,但不是决定性的。良渚文化人对圆和方的理解完全不同,这是完全可能的。

除了这些作品外,良渚还创作了许多其他精美的玉器,包括斧头、工具、珠宝、雕像、罐子和护身符。其中一些作品饰有饕餮图案,一些学者将其解释为一种动物面具。饕餮设计虽然与商代艺术品有关,但在良渚作品中明显可见。

最有趣的玉器之一是荀荻,一种中央有孔的锯齿状玉盘,用作恒星模板。良渚时代看不到北极星,为了确定真北,荀彧的洞要对准北斗七星,把瞄准管(玉衡)插在洞里,这样人们就看不到真北了。只确定真北,但根据星星计算季节并确定至日。正如 Childs-Johnson 所指出的,玉斧是有声望的物品,而且可能是玄机,而且, 它只对来自上层阶级的天文学和占星术教育者有用。

穿在衣服上或挂在脖子上的绳子上的护身符也大量生产。尽管明确的宗教信仰和习俗直到商朝才完全发展或编纂成文,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认识到,存在比个人更强大的看不见的实体,并且佩戴护身符以防止有害的精神或求助于有用的人。保护人们免受鬼魂和其他超自然威胁的狗是一种强有力的保护象征,也是良渚以玉描绘的主题之一。

科雷亚犬

狗是中国最古老的驯养动物,虽然被用作食物来源,用于放牧、狩猎和将野味运回村庄,但它也被视为连接凡间和精神领域的纽带。尽管这只狗被驯化并以忠诚着称,但它仍然与野外联系在一起并根据本能行事;因此,它是人类世界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几乎无法控制的野蛮领域的一部分。因此,人们认为狗可以抵御来自其他领域的实体。

为了在路上保护或外出办事,人们会佩戴护身符,这种神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科雷亚狗。这件作品的尺寸为 631 x 199 x 208 毫米(24 x 078 x 081 英寸),重 4292 克。伦敦 Gemological Certification Services 的实验室测试证实,该神器的组是闪石,种类是天然透闪石,品种是白色软玉。该护身符的组别、种类和种类与良渚文化的玉器一致,当然也与早期社会的一致,如红山,也使用真玉。

虽然 Correya 狗的年代尚未确定,但由于其风格和题材,它很适合作为良渚作品进行解读。红山人不以出狗形而著称,红山人的画风也不如后来的良渚那样精致。这件作品一对比,其对细节的重视和光洁度,与一件洪山神器显示出明显的不同。红山护身符没有表现出在良渚作品中看到的所有特征的Correya Dog中明显的那种复杂技术。

绳子的孔(仍然保留着一些古老的纺织色线)不显眼地放置在狗的爪子之间,动物的表情平静,仿佛在睡觉。佩戴时,护身符就像一只睡着的狗一样搁在主人的身上,具有两种可能的象征意义:安宁和保护。沉睡的狗很平静,但当威胁出现时,它会醒来行动和防御。

衰落与复兴

Correya Dog 显然需要艺术家很长时间才能 *** 出来,因为它必须通过反复摩擦来形成形状,并使用细绳或钻石工具来 *** 细节。GCS 实验室报告显示,没有迹象表明使用热量来软化石头以供工作,因此这件作品完全由艺术家在天然状态下加工软玉制成。

良渚文化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护身符,都遵循着同样的细节表现和高雅艺术范式。在其他良渚玉器中也可以看到相同技术的证据,但在文化消失后c。公元前2250年,这种 *** 一直到商代。商代玉器更新,出产了许多精美的磬磬,所以良渚的玉器加工 *** 一定是传了下来。

玉钟被认为可以激发智慧,是石头固有的五种美德之一。作家徐慎(公元前2世纪)在他的著作《说文》中,列举了玉的卓越美德:它的光泽象征着慈善;它的智慧;它刚硬的勇气;其平滑度;它的半透明正直度 (Barnes, 4)。玉在商代仍像良渚时代一样受到高度重视。

在整个周朝和春秋时期(公元前1046-476年)的时代,玉器的产量下降了。在战国时期(公元前 476-221 年),这种模式仍在继续,只有随着汉朝(公元前 206 年-公元 220 年)建立的稳定,玉器生产才真正恢复。

玉在整个汉代仍然是一种流行的装饰品、护身符,甚至是衣服的石头,并在中国人的宗教和文化生活中继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宋代神宗(公元 960-1279 年)皇帝自称从一位他称为玉皇大帝的神灵那里得到了异象,这就是著名的玉石与神性和权力的联系的例证。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神宗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创造了这个神,但玉皇大帝成为许多神话和传说中的至高神,主要是因为他的名字。到了宋代,玉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五德石与皇权概念联系起来,是人们接受的保证。正如良渚时代,玉是精英之石,具有一种皇帝——或神——的敬畏和尊重。

良渚文化是环钱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

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良渚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将良渚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良渚文化是分布于钱塘江地区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和文化命名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

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这几年,良渚文化遗址从40多处增加到135处,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

生活用器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普遍。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划花纹和镂孔。圈足器、三足器较为盛行。代表性的器形有鱼鳍形或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大圈足浅腹盘、宽把带流杯等。琮、璧一类玉器数量之多和工艺之精,为同时代其他文化所未见。

良渚石器磨制精致,新出现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镰和阶形有段锛等器形。

良渚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相当精美。

社会进程

良渚文化所处的钱塘江流域是中国稻作农业的最早起源地之一,在钱塘江南岸的半山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遗址,在众多的良渚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较多的石制农具,如三角形石犁和V字形破土器等,表明良渚文化时期的农业已由耜耕农业发展到犁耕农业阶段,这是古代农业发展的一大进步。由此带动了当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更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因而,制陶、治玉、纺织等手工业部门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尤其是精致的治玉工艺,表现了当时手工业高度发展的水平,其他诸如漆器、丝麻织品、象牙器等,均表现出当时生产力的一定程度的先进性及其所孕育的文化内涵!

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革,社会已经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在墓葬遗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浙江的反山、瑶山、汇观山等等贵族墓地,大都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贵族墓大都具有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特别是随葬有一大批 *** 精美的玉礼器。与其相对的则是如徐步桥、千金角、平邱墩、吴家埠、庙前等遗址所见到的小型平民墓葬,它们不具有专门的营建墓地,只是散落在居住址的周围,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可见,良渚社会已在激烈的冲突中显现出等级差别。而这种差别中蕴含的财富聚敛,则是通过凌驾于氏族社会之上的某种社会权力来达到。大型墓台的营建工程量巨大,特别是象莫角山这样的非当时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大型基址,使得我们不得不十分钦佩良渚文化时期人们的营建能力。如此大规模的营建工程,需要一定的社会秩序来加以保证,否则是难以想象的。而建立这种社会秩序,又是与当时社会等级差别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在良渚文化时期,在氏族和部落里已经出现了具有很高权威的领袖人物,有着组织大量劳动力进行这类大规模营建工程的社会权力!

这种社会权力的存在,也充分表现在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 *** 上。玉器的加工是一个复杂的多工序的劳动过程,因此,玉器是手工业专门化以后的产物。良渚文化玉器中除玉珠(管)、粒、璧等少数器形外,大都雕琢有精美繁密的纹饰,表示着每件玉器上凝聚着多量的劳动成果, *** 者必须从日常的以获取生活资料为目的的那种劳动状态下摆脱出来,从事单一的玉器加工 *** ,而其生活资料则需要广大社会群体为其提供。同时,玉器器形比较规范,图案花纹雕琢规范,体现其 *** 过程中脑力劳动成分的增加,出现相对独立于简单体力劳动的趋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差别已经形成。良渚文化社会形态发生变革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以用玉制度为核心的礼制的产生。埋于大型墓台之上的良渚贵族墓中出土的玉器种类达20余种,主要有琮、璧、钺、锥形器、三叉形器、冠形器、璜、纺轮、圆牌饰等。而在那些散落于居址周围的所谓小墓中,随葬的只有小件玉器,这些小件玉器仅为管、珠及单件锥形器,而无贵族墓中所见的其他玉器种类,这些墓葬可视为平民墓。贵族墓之间,贵族墓与平民墓之间随葬玉器的种类、组合差异,以及平民墓中有无玉器随葬的差异,构成了良渚文化用玉制度的等级差别。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良渚文化中发现的一些 *** 精致的刻有繁缛的蟠螭纹或鸟禽纹图案的陶制双鼻壶、鼎、豆等器形,均出自贵族墓,它们或可看作是用玉制度在陶器上的反映!

礼制的核心是体现人们之间贵贱、上下、尊卑、亲疏的隶属关系。良渚文化的用玉制度正是表现了这样的关系。以用玉制度为主要特征,表明了良渚文化礼制的产生,这无疑是社会发生质变的表现。良渚社会已从荒蛮的史前期踏入文明的社会!

社会经济

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一带继崧泽文化之后兴起的是良渚文化。这种古老的文化是 1936 年发掘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遗址而命名的,主要分布在钱塘江流域,南抵浙西盆地,西北至江苏常州一带。据碳14测定,其年代约为公元前 3300 年—前 2200 年,末期已进入中原夏王朝统治的开始阶段,并与夏代统治集团有密切的联系。经过发掘的重要遗址有江苏吴县草鞋山和张陵山,武进寺墩,无锡先蠡墩,张家港市徐家湾;浙江嘉兴雀幕桥,杭州水田畈,吴兴钱山漾,余杭反山、瑶山、汇观山和莫角山,宁波慈湖;上海市的上海县马桥,青埔福泉山等。在这些遗址中出土的稻谷、玉器、刻纹黑陶、竹编器物、丝麻织品等,显示了长江三角洲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初期的经济发展水平。

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经济生产,主要体现在农业和手工业两个方面。水稻栽培是当时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活动,在仙蠡墩、徐家湾、钱山漾、水田畈和吴县澄湖等遗址的良渚文化堆积中,都发现了稻谷和稻米的遗迹。经鉴定,这些稻谷属于人工栽培的籼稻和粳稻。

除了水稻外,各个氏族部落还从事蔬菜、瓜果及一些油料作物的种植。钱山漾遗址出土了葫芦、花生、芝麻、蚕豆、甜瓜子、两角菱、毛桃核、酸枣核等遗物,有些是野生植物的果实,有些可能是人工种植的,这时的农作物品种显然比马家浜、崧泽文化增多了,农业生产的范围也扩大了。

良渚文化的农业生产水平,更重要的标志是新的耕作 *** 和生产技术的发明与推广。犁耕是良渚文化农业耕作的主要方式,在许多遗址中都发现了当时使用的石犁,仅钱山漾遗址出土的石犁就有百余件。石犁有两种形制,一种平面呈三角形,刃在两腰,中间穿一孔或数孔,往往呈竖直排列,可以安装在木制犁床上,用以翻耕水田;另一种也近似三角形,刃部在下,后端有一斜把,可能是开沟挖渠的先进工具,故又称“开沟犁”。这两种石犁都是良渚人发明的新农具,对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同以前的耜耕生产相比,犁耕不仅可以节省劳力,提高工效,更好地改变土壤结构,充分利用地力,而且也为条播和中耕除草技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荒地得到更大面积的开发变成耕地,农业生产水平因此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从耜耕农业发展到犁耕农业,是中国古代农业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变革,为夏代以后的农业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在良渚文化的大批石器中,还有一种形制特殊的器物,它两翼后掠、弧刃,背部中央突出一个榫头,其上常穿一圆孔,形制同后来这一地区使用的铁制耘田器十分相似,被认为是古代最早出现的稻田中耕除草的农具。中耕除草技术的出现,同犁耕有密切的关系,因为犁耕操作成直线进行,播种也随之成直线挖土下播,于是为先进的条播技术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就为中耕除草提供了方便。另外,在钱山漾遗址还发现一种形似畚箕的带柄木器,形制亦同该地区农民现代使用的木千篰一样,是一种取河泥施肥的工具。中耕除草同施肥结合起来,无疑会大幅度地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水稻种植要引水灌田。打井修渠,灌溉农田,是良渚文化诸氏族部落在河姆渡,马家浜、崧泽文化之后发展农业的又一重要成就。在吴县澄湖、昆山太史淀、无锡南方泉、江阴夏港、嘉善新港等地,都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水井。澄湖发现了 100 多口水井;太史淀的水井还设有木井圈;嘉善新港水井的井壁是用木筑的。这时的水井,修筑井壁的技术显然继承了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的特点,并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水井数量急剧增加,其作用不仅是为了日常生活饮用。徐家湾遗址发现了用于引水排水的沟渠遗迹,再联系到许多开沟犁的出土,说明良渚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灌溉农业,这一农业生产技术在中国大陆是首创的。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遗址都处于比较低洼的水网地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水稻的生长既怕干旱,又怕水涝,控制适当的水量是保证水稻生长、丰收的基本措施。良渚文化的先民积累了自河姆渡文化以来 3000 年水稻栽培和田间管理的经验,逐渐摸索并发明了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技术,从而大大增强了抗旱与排涝的能力,使稻作农业置于更加稳定的基础之上,为南方广大地区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良渚文化晚期,中原地区已进入夏代统治时期,受到黄河流域青铜文化的影响,长江下游这时也出现了国家的雏形,良渚文化的经济发展已为其打下了基础。

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各地出土的遗物表明,良渚文化已拥有陶器、石器、木器、竹器、丝麻纺织、玉雕以及髹漆等多种手工业,而且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其中,以制陶业和玉器 *** 更为突出,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占有重要地位。

良渚文化的陶器已普遍采取快轮成型的 *** ,各种陶器造型优美,胎质细腻,器壁厚薄均匀,火候较高。当时已极少彩陶,常在器表用镂刻技巧加以装饰。一般的器物突出部位刻划出精美的花纹图案,既有形态生动形象的鱼、鸟、花、草等动植物,也有线条纤细、结构巧妙的几何形图案。上海青浦福泉山和江苏吴县草鞋山出土的良渚文化陶鼎,在丁字形足部镂以新月形和圆形的孔,器盖、盖钮及器身则精细雕刻着圆涡纹、蟠螭纹图案。带盖的贯耳壶有的厚度仅 1—2 毫米,上面也分别细刻着繁复的圆涡纹、编织纹、曲折条纹、鸟形纹、蟠螭纹等纹饰。有一些陶器把手上附加的编织纹饰,竟是用细如丝线的泥条编叠粘贴而成,足见其 *** 之精良。良渚文化的许多陶器,既是美观、大方、实用的生活器皿,又是很精致巧妙的工艺美术品。

中国远古社会的玉器制造业,到龙山文化时期已相当发达,各地普遍发现了造型美观、 *** 精巧的玉器。在中原地区进入夏王朝统治之际,良渚文化的玉器在中国大陆成为首屈一指的工艺品,并成为商周礼器的一个渊源。

良渚文化玉器出土地点多,分布面广,尤以杭嘉湖地区最为集中。仅浙江的吴兴、余杭等 8 县市,就有 20 多处遗址发现过玉璧和玉琮。青浦福泉山发掘的 7 座墓,出土随葬品共 677 件,其中玉器就有 500 件以上。余杭县反山氏族墓地是良渚文化中期的遗存,时代约在公元前 3000 年,墓葬中各种玉器占全部随葬品总数的 90%以上,11 座墓中计出土 3200 余件,其中有一座墓随葬玉器达 500 多件。

良渚文化的玉器制造业,承袭了马家浜文化的工艺传统,并吸取了北方大汶口文化和东方薛家岗文化各氏族的经验,从而使玉器 *** 技术达到了当时更先进的水平。反山墓地出土的玉器有璧、环、琮、钺、璜、镯、带钩、柱状器、锥形佩饰、镶插饰件、圆牌形饰件、各种冠饰、杖端饰等,还有由鸟、鱼、龟、蝉和多种瓣状饰件组成的穿缀饰件,由管、珠、坠组成的串挂饰品,以及各类玉珠组成的镶嵌饰件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出自同一座墓的玉器,玉质和玉色往往比较一致,尤其成组成套的玉器更为相近。选料有时是用同一块玉料分割加工而成的。反山墓地出土的玉器中有近百件雕刻着花纹图案,工艺采用阴纹线刻和减地法浅浮雕、半圆雕以至通体透雕等多种技法。图案的刻工非常精细,有的图案在1 毫米宽度的纹道内竟刻有四五根细线,可见当时使用的刻刀相当锋锐,工匠的技术也是相当熟练的。大至璧琮,小至珠粒,均经精雕细琢,打磨抛光,显示出良渚文化先民高度的玉器制造水平。玉器的图案常以卷云纹为地,主要纹饰是神 面纹,构图严谨和谐,富有神秘感。

与反山氏族墓地相距 5 公里的瑶山氏族墓地,也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这个墓地的玉器与反山所出大多相像,但十几座墓葬中均未出土玉壁,表现了两个相邻氏族在习俗上的区别。瑶山的一座墓中出土了玉匕和玉匙,是良渚文化首次见到的珍贵餐具。

良渚文化的玉器,以其数量多、质量高而超越同时期其它地区玉器制造业之上,充分说明玉器 *** 已经成为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手工行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长江下游三角区四、五千年前的物质生产水平是比较发达的,为吴越经济区早期国家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根据玉器出土的情况,可以看出当时石器 *** 技术同样高超。制造石器的工匠们已经完全掌握了选择和切割石料、琢打成坯、钻孔、磨光等一套技术。

与此同时,竹木器制造行业也有了一定发展。许多遗址都发现了木器和竹编器物,钱山漾遗址集中出土了 200 多件竹制品,说明这种手工业也成为一些氏族成员专门从事的生产劳动。良渚镇的庙前遗址,出土了木豆、木盘、木矛和木箭镞等一批罕见的木制品;宁波慈湖遗址也出土了木耜、木桨、木屐,还有用树杈制成的锛柄和镶嵌牙齿钻头的木钻,可见当时的竹木制品多么丰富。手工业内部不同行业的分工、在良渚文化晚期已经出现。

手工业的分工和发展使产品的交换发展起来。大量的、集中出现的玉器、石器、陶器、竹木器,在一些遗址或墓葬中显然并非生产者或墓主人本身生活的实际需要,而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许多手工业产品,已经具有商品的属性。反山墓地的大墓中,数量丰富的陶器和玉器,大多数只有通过各种方式的交换才能获得。另外,良渚文化的玉器,在黄河流域的山西陶寺和广东石峡等氏族墓地中都曾出土,在良渚文化的上海马桥、嘉兴雀幕桥等遗址出土了山东龙山文化的陶鬶,可能都是交换的结果。这一现象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手工业产品的交换活动不仅在氏族和部落集团内部经常地、频繁地进行,而且同生产活动一样,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内容。

良渚文化晚期,已进入中原夏王朝统治时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长江下游地区的各氏族部落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领域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些相对独立的“王国”可能已经存在。1992 年发掘的余杭莫角山大型建筑遗址,显然与国家的礼制有关。夏禹在会稽召集天下各部族首领聚会,“万国”赴会,是有一定根据的。

水利工程

2015年, 以2009年岗公岭水坝的发现为契机, 经多方调查发掘和分析, 相关部门确认在良渚古城外围的北面和西面, 存在着一个由秋坞、石坞、蜜蜂弄等10条堤坝以及长约5km的塘山长堤共计11条坝体共同构成的古代水利系统。该水利系统占地辽阔, 雄伟异常, 其土方面积据测算高达260万m, 控制范围达100多km, 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兼具防洪、防潮、航运、灌溉和滩涂围垦等综合功能。这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更大的水利系统, 也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

良渚水利工程遗址所在地位于浙江省太湖平原, 其地势低洼, 沼泽满布, 水草丰盈, 适合人类居住、作物耕种, 但同时也容易受到洪水的影响。天目山系作为浙江省的暴雨中心之一, 雨水充沛, 夏季极易形成山洪, 对地处下游平原的良渚形成直接威胁。智慧的良渚先民通过设计施工良渚水利系统中高、低两级水坝, 将大量的来水蓄留在山谷和低地内, 以此来达到防洪作用。此外, 良渚时期距今年代久远, 当时轮式交通及配套道路系统尚未形成, 水运是最便捷合理的运输方式。高坝所在的山谷陡峻, 降水季节性明显, 夏季山洪暴发, 冬季则可能枯水断流, 不具备行船条件, 而通过筑坝蓄水形成的库容, 则可以形成连接多个山谷的水上交通运输网, 方便运输。良渚先民在流域的上中下游兴建不同类型的水利设施, 有效利用附近一带断断续续的山包和山岗, 节省了80%的筑堤工程量, 这些都充分表明他们已经具备全流域的水资源规划和改造能力。

水利水能规划设计过程中大规模的水利系统建设, 往往涉及复杂的组织机构、人员管理和社会动员, 同时对于水工建筑物的牢固可靠程度也有较高的标准要求。而良渚水利工程遗址中被发现的土坝, 就足够符合当时的技术要求。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专家通过GIS软件对良渚古坝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发现其可有效阻挡该流域短期内960mm的连续降水, 即可抵挡该地区百年一遇的洪水。

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于现在而言, 其设计施工要求都很高, 而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为了适应自然, 营造生存环境, 设计出这样的工程可谓是一个奇迹。为了完成土坝的施工, 智慧的良渚先民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完成了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即工程材料的制备。在位于良渚水利工程遗址鲤鱼山、老虎岭等地的土坝断面处, 可清晰地发现一个个错位排列的“方格子”, 这其实是由良渚先民利用“草裹泥包”横竖堆砌、上下堆叠形成的, 这种运用在土坝筑坝工程中的技术被研究人员们称为“草裹泥”技术。“草裹泥”技术, 即先用淤泥堆筑, 外裹黄土。这些土并非散土, 而是用芦荻、茅草把泥土裹成长圆柱形, 然后码成坝体, 通过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咬合构成一体 。

计算机 *** 技术专业

本专业为我校骨干专业,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学生在校期间将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计算机 *** 工程实践的多方面训练。能从事计算机硬件的安装、调试与维修;小型局域 *** 的维护与管理;具备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常规工作的技能;同时具备商业服务业计算机维护与 *** 管理能力的中等职业技术人员。

一、就业岗位

▲ 初级 *** 管理员、 *** 维护员

▲ 网站设计员、网站设计师

▲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工

▲ 初级程序设计员

▲ 办公自动化工作员

二、职业资格证书

▲ 计算机中级维修工证书

▲ 计算机初级操作员证书

三、专业特色

1.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6名,其中计算机 *** 5名,高级工1名,全部是双师型教师。

2.主要实训条件

▲ 机房3个(电脑约160余台)

▲ *** 实验室一个

▲ 硬件实验室一个(50工位)

四、主要技能竞赛成果

1 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 200712 二等奖 程辉

2 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 200712 三等奖 沈强

3 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 200712 三等奖 陈丽辉

4 全国中小学生电脑绘画作品大赛 20076 二等奖 唐玲玲

5 全国中小学生电脑绘画作品大赛 20076 二等奖 沈强

6 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 200811 一等奖 黄斌

7 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 200811 三等奖 吴海泉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

浙江省示范专业 杭州市实训基地

浙江省化工专业课程改革责任单位

一、专业总体介绍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开办于1993年,为我校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至2010年已毕业学生达1200多人,其中约300名同学进入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嘉兴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深造,为该校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人数最多的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环境质量检测、室内环境治理、环保工程污水处理、环境生物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等技术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本专业为余杭区唯一杭州市大组长学校专业,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专业,2008年被评为杭州市实训基地,2010年又被浙江省教育厅确认为省化工专业课改责任学校(余杭区唯一)。本专业在校学生300人以上,为该校规模更大的专业之一。2006年开始,本专业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办招生,招收化工应用技术成人大专班,至2009年已有45人顺利毕业,取得大专文凭,在校就读成人大专生50多人。

二、就业岗位

▲ 化学检验员

▲ 食品检验员

▲ 实验室技术员

▲ 污染源在线监测运行工程维护员

▲ 环境监测工(含大气环境监测工、水环境监测工、环境生物监测工、环境噪声及振动监测工)

▲ 室内环境治理员

▲ 环保工程污水处理施工员

▲ 环保技术服务初、中级技术员

▲ 环保设施运行操作员

▲ 环保产品销售业务员

三、职业资格证书

化学分析工(中级、余杭区劳动局)

四、技能竞赛成绩

1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叶佳军 三等奖 200911

2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夏斐 三等奖 200911

3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舒艳华 三等奖 200911

4 省级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夏斐 一等奖 20095

5 省级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叶佳军 三等奖 20095

6 杭州市级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戚雅玲 一等奖 20094

7 杭州市级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夏斐 二等奖 20094

8 杭州市级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叶佳军 二等奖 20094

9 省级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冯涛 一等奖 20075

10 省级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王文杰 二等奖 20075

11 省级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梅嘉陆 三等奖 20075

12 省首届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白玉华 一等奖 20054

13 省首届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许雯 二等奖 20054

14 省首届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金撰 二等奖 20054

15 杭州市第四届技能节化工分析技能竞赛 白玉华 一等奖 20045

16 杭州市第四届技能节化工分析技能竞赛 许雯 二等奖 20045

17 杭州市第四届技能节化工分析技能竞赛 朱丽清 三等奖 20045

18 杭州市第四届技能节化工分析技能竞赛 团体 一等奖 20045

工业分析与检验(质量检验与分析)

浙江省示范专业 杭州市实训基地

浙江省化工专业课程改革责任单位

(化工分析操作)

一、专业总体介绍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开办于1993年,为我校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至2010年已毕业学生达1200多人,其中约300名同学进入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嘉兴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深造,为该校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人数最多的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工业分析与检验、环境质量检测、电子、医药、塑料、橡胶等行业的技术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本专业为余杭区唯一杭州市大组长学校专业,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专业,2008年被评为杭州市实训基地,2010年又被浙江省教育厅确认为省化工专业课改责任学校(余杭区唯一)。本专业在校学生300人以上,为该校规模更大的专业之一。2006年开始,本专业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办招生,招收化工应用技术成人大专班,至2009年已有45人顺利毕业,取得大专文凭。在校就读成人大专生50多人。

二、就业岗位

▲ DCS操作员

▲ 化学检验员

▲ 食品检验员

▲ 实验室技术员

▲ 化工技术服务初、中级技术员

▲ 化工产品及环保设施运行操作员

▲ 化工产品销售业务员

三、职业资格证书

化学分析工(中级、余杭区劳动局)

四、技能竞赛成绩

1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叶佳军 三等奖 200911

2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夏斐 三等奖 200911

3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舒艳华 三等奖 200911

4 省级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夏斐 一等奖 20095

5 省级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叶佳军 三等奖 20095

6 杭州市级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戚雅玲 一等奖 20094

7 杭州市级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夏斐 二等奖 20094

8 杭州市级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叶佳军 二等奖 20094

9 省级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冯涛 一等奖 20075

10 省级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王文杰 二等奖 20075

11 省级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梅嘉陆 三等奖 20075

12 省首届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白玉华 一等奖 20054

13 省首届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许雯 二等奖 20054

14 省首届容量分析技能竞赛 金撰 二等奖 20054

15 杭州市第四届技能节化工分析技能竞赛 白玉华 一等奖 20045

16 杭州市第四届技能节化工分析技能竞赛 许雯 二等奖 20045

17 杭州市第四届技能节化工分析技能竞赛 朱丽清 三等奖 20045

18 杭州市第四届技能节化工分析技能竞赛 团体 一等奖 20045

中餐烹饪专业

中餐烹饪专业是我校的骨干专业,包括中式烹调、中式点心、西式点心四个专门化方向。该专业是杭州市烹饪专业大组理事学校,在杭州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余杭区劳动局对外厨师培训的基地和厨师鉴定考核站,被誉为“现代厨师的摇篮”。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其中高级教师2人,学科带头人1人,余杭区骨干教师2人,杭州市教坛新秀1人,烹调 *** 2名。校外实训基地有西湖国宾馆、黄龙饭店、梅苑宾馆、余杭大厦、临平大厦、凤都假日酒店等20多家宾馆酒店。为高级酒店、宾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烹饪理论基础、较为全面烹调技能的中式烹饪师、点心师,并为高等职业院校输送人才。

一、就业岗位 大中型宾馆或大型餐饮企业、酒店等餐饮行业的切配、炉灶、打荷、冷菜、中点、西点、西餐等岗位的工作。

二、职业资格证书 中式烹调师中级资格证书

三、专业特色

1师资队伍 烹饪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其中高级教师2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余杭区骨干教师2人,杭州市教坛新秀1人,烹调 *** 2名,高级烹调师3名,省高级考评员2名。

2主要实训条件

专业设施完善,可供45人同时操作的全不锈钢烹饪实训设施和设备,炉子16只,并配有多媒体的示范室1间、刀工室1间,中西点心操作室1间。

校外实训基地:西湖国宾馆、黄龙饭店、梅苑宾馆、余杭大厦、临平大厦、临平大酒店、中强假日酒店、富邦国际大酒店、凤都假日酒店等。

四、比赛主要成绩

12009年11月杭州市中职学校烹饪技能竞赛(团体之一名)

沈明明、陈建、周丽娜 热菜

何小华 冷菜 二等奖 热菜三等奖

陈聪玮 雕刻 二等奖张民 热菜 三等奖

22009年3月杭州市中职学校烹饪技能竞赛

戴超峰 热菜二等奖 冷菜三等奖

胡建强 热菜 二等奖

沈斌斌 热菜 三等奖

陈聪玮 雕刻 三等奖

丁伟峰 冷菜三等奖

32006年5月杭州市中职学校烹饪技能竞赛(团体第三名)

彭方明 热菜、冷菜 一等奖

罗春东 热菜、冷菜 二等奖

42005年12月浙江省中等职校烹饪专业技术比赛

周亮 热菜 三等奖罗均 热菜 三等奖

52004年12月浙江省第三届烹饪技术比赛

戴国伟 雕刻 三等奖

赵少东 雕刻 优秀奖

62004年5月杭州市第四届技能节比赛

冷菜: 二等奖 季锦 计仁华; 三等奖 倪一明

雕刻:二等奖: 赵少东 王宁洲 厉军;三等奖: 戴国伟 杨杰

72002年10月杭州市第三届技能节比赛

热菜:二等奖 施建峰 孟欢

冷菜:二等奖: 朗杰 高明园; 三等奖: 陈周平 康凯

雕刻:二等奖 王宁洲 厉军

82002年5月浙江省第二届职业中学烹饪专业技能比赛(团体第二名):汤伟新 热菜 二等奖;

喻能能 冷菜 二等奖;

康晓阳 雕刻 三等奖。

今年杭州多了两个节日,那就是西湖日和良渚日。这两个节日相对应的景区也是有活动的。如果时间足够的话,大家可以自己计划着去转悠转悠,毕竟是有活动和平时的景区多少会有一些不一样。

杭州西湖日(6月24日)

名称及日期选择

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综合相关学者和知名专家意见后,会议决定,将纪念日取名为“杭州西湖日”,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日——6月24日设立为“杭州西湖日”。

首个“杭州西湖日”怎么玩

西湖诗词大赛:目前大赛已经完成了 *** 海选,将于6月20日、23日分别举行复赛、决赛。

西湖文创集市:6月20日、21日在西湖孤山大草坪举办。

西湖“印”记篆刻艺术展: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联合西泠印社社委会在蒋庄·马一浮纪念馆举办《西湖“印”记篆刻艺术展》,为西湖山水美学留下时代印证。展览将于6月23日开幕,持续至7月1日。

全民游湖日:6月24日定为全民游湖日,届时名胜区所属各收费公园将全部预约免费开放,西湖游船公司、观光电瓶车公司、楼外楼、湖畔居等也将推出优惠措施。

文旅直播:6月24日将与杭州电视台明珠频道携手推出西湖文旅直播,直播时间为11:00-12:00。届时主播将会从涌金广场主会场出发经长桥公园,穿越西湖湖区至平湖秋月,为大家带来沿途的西湖故事。直播内容也将同步投屏至涌金广场主会场大屏幕。

名胜区所属各博物馆及公园管理处举办的庆祝活动,包括博物馆展览、讲座、手工体验、文化走读等各种类型的活动。

杭州良渚日(7月6日)

名称及日期选择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为既突出良渚主题,又便于记忆及宣传推广,综合各方建议后,会议决定,将纪念日取名为“杭州良渚日”,将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日——7月6日设定为“杭州良渚日”。

首个“杭州良渚日”怎么玩

环良渚遗址党建联盟“党建小院”启用仪式:为进一步发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效应,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设立了环良渚遗址党建联盟“党建小院”,以期促进遗址周边农文旅融合发展,“党建小院”将于7月初举办启动仪式。

“彩笔绘良渚,盛世颂华章”百名著名画家走进良渚古城油画作品展:相关作品将于7月初起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展出。

“邮票上的世界遗产”主题展览活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将举办“邮票上的世界遗产”主题展览活动,向公众展示我国55处世界遗产风采,展览将于7月6日开幕,持续至10月。

“良渚讲堂”:设立“良渚讲堂”,广泛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播。

良渚文化志愿者总队成立暨“志愿者服务周”启动仪式:7月8日上午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国际研学中心举办良渚文化志愿者总队成立暨“志愿者服务周”启动仪式。

“良渚文化+科技”-未来科技城走进中华文明圣地:良渚遗址和未来科技城是余杭区的两张金名片,为增强文明与科技的互动,共享文明与科技的盛宴,7月上旬组织科技人才走进中华文明圣地活动。

“聚贤莫角、共话未来”学术研讨会:围绕如何做好后申遗时代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四篇文章,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于7月10日下午在良渚国际研学中心开展主题研讨。

“申遗周年庆、圣地感悟行”良渚文化薪火传人主题体验活动:7月11日当天组织社会公众参访遗址公园、参加遗址巡查、观摩遗产监测、体验研学基地、参与考古实验,近距离感受遗产的文化魅力。

线上活动

良渚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玉见中华五千年文明”线上直播:

我们计划举办“玉见中华五千年文明”线上直播,以良渚博物院院藏的良渚玉器和故宫博物院院藏的良渚玉器为载体,向社会公众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别样精彩。具体时间另行确定。

“当文创遇上良渚”线上直播:

良渚遗址是世界级文化金名片,良渚文化是一个世界级的大IP,良渚文创产品开发升级工作一直有序进行,目前量产的文创产品有300余款。7月10日晚上举办“当文创遇上良渚”线上直播,文创设计师与博物院社教工作者同网友进行良渚文创的创意探讨。

嘉兴十大旅游景点:

1扎西

西门是乌镇的精华。虽然是以东门为主的景点,但是没有东门繁华的市区井。一切都经过了重新装修和设计,大街小巷的咖啡馆、酒吧都充满了文艺的感觉。乘船夜游扎西是最值得推荐的体验,灯光、影子和船桨声中的江南水乡特别迷人。

2西塘

西塘,位于嘉善县北部,江浙沪交汇处,是著名的千年古镇。在西塘,你可以细细品味这里的慢生活,在茶馆里品茶听歌,也可以等西塘的夜晚穿上惊艳的外衣,再乘上桨舟,看水中的各种倒影,也可以去酒吧坐下来,寻找一种古朴而现代的感觉。

甚至站在桥上俯瞰河上的木船,俯瞰整个屋檐,或者在游廊下漫无目的地闲逛,都是一种享受。

3南湖

南湖,因其位于嘉兴南部而得名,也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湖还有南京的玄武湖和杭州的西湖。这里不仅有美丽的江南风光,还有中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现代历史。1921年,中国***在南湖的原舟上诞生。

4东扎

东门是电视剧《似水年华》的主要取景地。古宅沿着河岸蔓延,里面住着很多本地人,比西门还热闹。拜访茅盾的故居,修真寺等著名景点,并再次体验乌篷船,让你更好地了解水乡人民的惨淡生活。

5南北湖

南北湖位于嘉兴海盐县,三面环山,一面环水,风景独特。一条包公堤把湖分成两部分:北湖和南湖。由于离上海和杭州不远,南北湖非常适合周末自驾游放松。

6严观潮景景区

严观潮景景区位于海宁严观镇钱塘江畔。景区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严观古镇和潮景度假公园。来严观的游客大多是来钱塘潮的,涨潮一般在下午,所以早上等涨潮的时候就在古镇逛逛。

7月河历史街区

和合历史街区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中集路附近,总面积9万平方米。这里曾经是嘉兴工商业最繁荣的地方。街区中,传统民居依水造势,古街深巷曲折纵横,纵横交错;河流、古桥、窄巷、老房子、走廊、工棚等。还原和展现水乡古镇的浓厚风貌,众多百年老字号反映出旧时的繁华江南府城在嘉兴。

8莫氏庄园

莫s庄园是典型的江南庄园,布局紧凑,小巧玲珑。门前一条小河流过,三座花园错落其中。花、树、池、曲径、湖、石,都是如画的。莫s庄园也是《红楼梦》,《家春秋》,《济公》等电视剧的取景地。也许你能在这里找到熟悉的场景。

9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杭州湾北岸,距离九龙山旅游度假区仅两三公里,紧邻乍浦古镇。公园里最值得一去的是南湾景区,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它因南湾古炮而得名,被称为世界之一枪。

10周美华

周美华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乔峰镇,是一个以明清建筑为主的仿古景区。最近开发,这里的街道设施规划得很好,整洁干净,游客相对较少。是一个相当容易让人产生好感的地方。

嘉兴十大更好玩的地方,嘉兴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旅游景点

嘉兴哪里更好玩?唐玺古镇乌镇、南湖旅游区、嘉兴欢乐世界、南北湖、云澜湾温泉都是嘉兴很好玩的地方。其中,有着6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汉族古镇。它被称为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这篇文章盘点了

唐玺古镇,古称斜塘、平川,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吴越的交汇处,所以被称为五根月脚和岳贾。在古镇的漫长岁月里,春夏秋冬,晴天雨雪,总有一幅千变万化的水乡画卷风情:人在水中,水上有小桥,行人走在桥上,船走在桥下,店铺立在桥头,水中有倒影。下面,我将向你介绍唐玺古镇旅游攻略从唐玺古镇的景点和周边景点说起。

2浙江省嘉兴市南湖旅游区

嘉兴南湖,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是浙江省三大名湖之一,因位于嘉兴南部而得名。南湖分为东、西两个湖。形似鸳鸯焦颈,故又称鸳鸯湖。嘉兴南湖,作为中国***会址的一个组成部分,载入史册。景区占地约586平方公里,包括南湖核心区、月河历史街区、七一广场等。南湖旅游区是集旅游观光、南湖风光、休闲娱乐、历史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景区。它一直以其迷人的朱轻烟吹,清风送来。

3桐乡红杉风景区

红杉景区,原名补农庄园,创建于2007年,占地约500亩。目前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我市首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国家五星级企业(园区)、嘉兴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浙江省农家乐旅游景区。集人文观光、生态农家乐、科普教育、休闲养生、特色商铺、水上度假村于一体,并配有杨园老师故居、红豆杉园、四大生态农家乐、水上会议室、音乐主题餐厅、徽派四合院、农家乐体验、特色购物中心。景区现为国家AAA级景区、省级农家乐和休闲观光基地在嘉兴。

4嘉兴云澜湾温泉景区

云湾温泉,最初由迪拜帆船酒店创始人阿特金斯设计,总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拥有近3000个更衣室,瞬间可容纳3000人左右;特色三星九区六十汤,它包括室外花园温泉和室内休闲设施,如吃喝玩乐买。它是一个多形式的艺术主题温泉旅游度假区一年四季全天候运行。云澜湾温泉以两口古井为主,荷花盛开。豆豆女温泉温泉呼应了由来已久的幽兰湾,意思是冷热泉,井上添花;形状的复制。

5嘉兴市周美华风景区

周美华位于浙江嘉兴市南湖区乔峰镇,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发祥地。它被命名为周美华,因为它的五瓣形状,郁郁葱葱的植被,幽静的曲径,大小河流像梅花一样来回流动。景区先后获得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浙江省林业观光园、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等荣誉称号。周美华景区集名胜古迹、宗教文化、生态农业、商务会议、拓展训练、亲子游乐、影视拍摄等功能于一体,充分展示了江南文化的丰富性。

6嘉兴市海盐南北湖风景区

南北湖,古称永安湖,又名胡萌湖、高适湖,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浙江杭州湾北岸的嘉兴市海盐县。南北湖是钱塘江入海口的一个湖泊,被一条长长的大堤分割,将湖泊分为南北两部分,因此得名。景区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由四大资源要素组成:湖塘、山林

碧园十里水乡风景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加缪村。景区是以花卉、水果、种子苗木等农业优势产业和休闲观光为主的高科技农业园区。也是杜鹃花的主要生产基地,拥有中国大型品种资源园嘉善杜鹃。景区全长7公里,面积14万平方米,两岸绿荫环绕,白鹅戏水,小船行驶,微风吹拂。不仅可以欣赏到泛舟唱晚、碧绿碧湖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可以有水果采摘、花卉种植等农耕体验。

8嘉兴欢乐世界

嘉兴欢乐世界由欢乐港湾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是集游乐园、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旅游休闲项目。占地约139亩,建筑面积11万元,预算总投资6亿元。项目核心有三大板块:梦幻海洋欢乐世界、世界探险主题乐园和淘淘乐儿童室内天堂。建成后将成为集中的小学素质教育、拓展训练、快乐体验。

9南湖区向家荡湖景区

嘉荡湖风景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七星镇,距市区7公里,是一座以水上游乐、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养生、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集江南水乡风光、天然湖泊、浪漫田园风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景区总面积452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2000亩。区内充分利用原有江南特色,设有向家荡水上娱乐中心、国际垂钓中心、生态农业示范区、现代高科技游乐园、度假中心、汽车公寓等14个功能区。

10海宁严观观潮景区

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盐官潮景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严观镇古一路。海宁严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动人传说和壮观海潮的千年古城。可谓千年一日游,满城奇观。景区集自然奇观与人文奇观于一体,以海宁海潮胜景和严观古镇风情取胜。该地区主要有旅游景点,如海宁潮、海神庙、观潮度假公园、王国维故居、夫子庙和钱江。

11浙江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浙江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平湖市,杭州湾北岸。到2006年,公园总面积437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84%,森林蓄积量超过35000立方米。公园集山、海、岛、滩、田园诗于一体,构成了江南独特的滨海风光。这是一个独特的海滨森林公园,被誉为南方的北戴河。浙江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437公顷,森林覆盖率84%以上,森林蓄积量35000多立方米。浙江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