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更大的教堂在那里?叫什么名字?

装修宝典020

青岛更大的教堂在那里?叫什么名字?,第1张

青岛更大的教堂在那里?叫什么名字?
导读: 1、青岛更大的教堂在那里?叫什么名字?现用途:青岛天主教堂 \x0d\所在地:肥城路、浙江路口\x0d\建筑师:阿尔弗雷德·弗莱波尔 \x0d\工程指导:阿图尔·毕亚卢恰 \x0d\业主:魏嘉碌主教 \x0d\建造期:1931年5月至19

现用途:青岛天主教堂 \x0d\所在地:肥城路、浙江路口\x0d\建筑师:阿尔弗雷德·弗莱波尔 \x0d\工程指导:阿图尔·毕亚卢恰 \x0d\业主:魏嘉碌主教 \x0d\建造期:1931年5月至1934年10月 \x0d\现状:楼体保存完好 \x0d\在圣弥爱尔大教堂建成后的长达50年的时间里,这座主教座堂座落在市中心的一个半球状丘陵的顶端,有着56米高的双塔楼的巨大建筑,始终是青岛市区的标志物。显然,如果没有西边在20世纪90年代后陆续突起的几座新的商业大厦的影响,这一经典的城市历史景观依然会继续诗意化地美丽着。然而,殊为不幸的是,在今天,这种单纯的美丽已只能在记忆中搜索了。 \x0d\ 资料显示,圣弥爱尔大教堂的教座占地面积约2470平方米,的总长度为65米,十字形耳堂长34米,檐高18米。整个建筑系钢筋混凝土与花岗岩结构。建筑平面采用拉丁十字形,正门面南,在其左右设有衬门。正门上方有一巨大的玫瑰窗,两侧各耸立1座塔身高56米的钟塔,塔顶各竖有4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内上部悬大钟4个。教堂大厅高18米,左右设有走廊,衬以彩色玻璃窗,光线柔和;走廊墙壁上装有耶稣苦路彩雕14处。教堂后方设有1个大祭台,下方左右对称各设2个小祭台,再配以上方穹顶的圣像壁画。堂内大厅有可容教徒千余人的席位,前门上方有唱经楼1个,有管风琴1架,可分2800多音调。 \x0d\ 专业人士认为,高约12米的中殿和耳堂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方格天花板为顶,故而没有拱形顶那种拔向天穹的空间效果。左右两个侧厅尽管修有拱顶,但与中殿相比则过于低矮狭长,因而只能显示一种过道的效果。 \x0d\ 资料显示,这座新罗马风式的教堂的施工方案对原设计做有若干改动:在曾经发表过的设计图案上,塔楼顶有座钟形,造型感比较柔和,而建成的塔顶侧表现了较为冷峻的几何形式。据1934年《斯泰勒传教信使》载,在青岛修建一座天主教堂的计划花了近30年的时间才得以实现:“事情发端于安治泰的继任者朝宁镐主教。他曾委托传教使团的建筑师恩博仁神甫筹建一座三厅规格的哥特体教堂。而后,白明德神甫开始着手采购建筑材料。然而日本人1914年侵占青岛后,一切计划都付诸东流。”这样,原来的哥特体设计方案被束之高阁,因为它与后期的青岛市容已经不甚相称。于是,阿·弗莱波尔神甫提出了一项新罗马风式的方案。 \x0d\ 1934年10月27日,经由1928年6月20日任青岛代牧区主教的魏嘉碌之手,圣弥爱尔大堂落成。落成后,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并于翌日举行了新堂祝圣典礼。 \x0d\ 据信,圣弥爱尔大教堂的建设资金中的相当部分由魏嘉碌主教在德国各地教徒中募得。1933年希特勒主政德国,明令禁止货币输出,致使魏氏没有带走的部分资金被阻滞,这也就是施工方案对原设计有若干改动的重要原因。工程后期的建设资金主要是向青岛教区所属的教徒募得。大教堂完成7年后,1883年生于德国雷根斯堡的魏嘉碌主教在青岛病逝,葬于教堂西侧的墓穴内。墓穴的西墙上方有石碑,刻有中文和拉丁文的魏嘉碌简历。 \x0d\ 1942年,阳谷教区华籍主教田耕莘调来青岛教区任主教。日本当局调圣言会日籍关神父住主教府。在圣弥爱尔天主堂的前大门旁挂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大日本军管理。1945年12月24日,田耕莘被罗马教廷庇护十二世擢升为之一位中国籍的枢机主教。翌年2月18日在梵蒂冈接受枢机冠,5月27日回国。抵达青岛时,市内的神长、教友去机场和圣弥爱尔总堂迎接,山东各地堂口亦派来代表欢迎,美国海军陆战队乐队在总堂大门外奏乐,田耕莘做大礼弥撒。1946年5月,田耕莘赴北京教区任总主教。青岛教区暂由德籍吴伯禄 *** 主教。 \x0d\ 许多年中,人们多倾向于认为,与青岛市区的规模相比,这座主教座堂显得过于庞大。在山丘顶部修建该教堂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效果。德国学者华纳指出,也许,在青岛福音堂存在了24年之后,设计者认为有必要修一座雄伟的建筑来与当地更大的宗教殿堂平分秋色;也许,济南方济会教堂那46米高的塔楼也曾被视为竞争对象。总之,青岛圣弥爱尔大教堂的塔楼高度超过北京、天津、大连以及济南等中国北方大城市的所有其它教堂。“它曾经属于青岛市景之焦点;乘船驶出港口再回首望之,这一印象则会更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