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日大涨,巨亏的瑞幸咖啡价值在哪?

装修宝典038

上市首日大涨,巨亏的瑞幸咖啡价值在哪?,第1张

上市首日大涨,巨亏的瑞幸咖啡价值在哪?
导读: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申请到完成上市,疯狂扩张的瑞幸咖啡(LKUS)赚足了投资者的眼球。 智通 财经 app了解到,5月17日,瑞幸咖啡成功登录美股纳斯达克市场,上市首日开盘价25美元,较发行价涨幅达4706%,当日更高涨幅达52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申请到完成上市,疯狂扩张的瑞幸咖啡(LKUS)赚足了投资者的眼球。

智通 财经 app了解到,5月17日,瑞幸咖啡成功登录美股纳斯达克市场,上市首日开盘价25美元,较发行价涨幅达4706%,当日更高涨幅达527%,之后冲高回落,收盘2038美元,较高点缩水215%,较发行价仍涨1988%,当天成交额887亿美元,换手率达167%。

瑞幸咖啡的疯狂扩张一直被投资者所质疑,但从管理层的决策看,该公司并未停止疯狂扩张的策略,在上市敲钟现场,瑞幸咖啡高管曾表示,亏损符合预期,通过补贴快速获取客户是既定战略,且该公司会持续补贴,坚持三年到五年,目前不考虑盈利。

激进的经营策略可能掩盖了管理者对成长盈利点的认知,由于庞大的扩张性支出以及补贴策略,高速成长势必做好前期亏损的准备。但盲目的烧钱,若边际效益不但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持续恶化,当资金无法供给时就会轰然倒塌,对投资者来说ofo的案例就是个经典的教训。

那瑞幸咖啡的经营策略是否会重蹈ofo的覆辙呢?

亏损持续扩大

瑞幸咖啡是国内领先的咖啡服务供应商,采取新零售模式主要供应鲜磨咖啡,2017年10月成立,不到两年时间,2018年就拥有门店数达2073间,卖出咖啡数为9000万杯,2019年Q1,瑞幸咖啡拥有2370家自有门店,累计交易客户超过1680万。

该公司的扩张速度,以月计算,平均每个月扩张1394家门店,以天计算,平均每天扩张46家,对比星巴克,1999年进入中国,2018年才3000多家,每年扩张不足20家,每月扩张不到两家,相比于瑞幸咖啡实在少得可怜。

该公司通过扩张门店以及高补贴吸引用户实现收入的快速增长,从季度营收看,从2018年Q1-2019年Q1营收分别为013亿元(人民币,下同)、1215亿元、24亿元、465亿元及4785亿元,但区间亏损幅度也越来越大,分别净亏损132亿元、333亿元、485亿元、689亿元及553亿元。

瑞幸咖啡的主要收入是咖啡饮料,2019年Q1收入占比为754%,往季该指标都超过了70%。2018年Q1-2019年Q1,平均每店带来咖啡饮料收入分别为33万元、161万元、162万元、1673万元及1524万元,2019年Q1的每店经济效益有所下降。

该公司门店采取小型商店模式(快取店),免去了客座成本,主要以外卖模式的经营,2019年Q1,该公司快取店有2163家,占比913%,而这个指标在2018年Q1-Q4分别为444%、286%、5705%、874%。从 历史 门店类型占比看,快取店成为该公司未来的扩张布局的策略

快取店对咖啡需求较高的地区,如办公楼,商业区和大学校园,面积通常在20至60平方米之间。瑞幸咖啡快取店满足了生活节奏较快的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店面特点决定了主要布局在较为繁荣的一二线城市,这也是该公司与其他咖啡店更大的差异。

从边际数据看,该公司每店边际客户数量逐季提升,2019年Q1达到146万个客户,平均每店客户也逐季提升,但平均每店客户数量增速有放缓的迹象。

根据招股书,截至2019年3月,该公司累积了超过1680万交易客户,客户复购率54%,客户粘性在行业算高的,此外,该公司还单独列示了获客成本,获取新客户的成本逐季改善,2018年Q1为1035元,到2019年Q1仅为169元。

扩张靠融资来烧

高成长更大的问题是成本和费用问题,若成长以牺牲盈利为代价,边际成分和费用持续恶化,高成长将无法持续。智通 财经 APP通过对瑞幸咖啡各项费用分解,整体来看,该公司的成本和费用率均有所改善,各项费用占比收入逐季均有下滑,但目前为止,毛利率和利润率(扣除折旧)仍为负数,2019年Q1毛利率为-17%,利润率为-878%。

以下为该公司各项费用占比情况:

该公司毛利率一直为负数,也就是说经营扩张完全靠融资(股权及债权)的资金支撑,在这种情况下不断疯狂扩张,不断烧融资来的钱,总有一天会烧完,不过从费用端看,瑞幸咖啡的经营状况确实有所改善,毛利率转正似乎成为该公司首先要做的策略。

但是,该公司管理层策略激进,目前并不考虑盈利,仍采取疯狂扩张策略,按照计划,该公司2019年将新开店2500家使总门店达到4500家,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之一。问题是以该公司目前的现金状况,还能烧多久呢?

走上ofo老路?

智通 财经 APP了解到,瑞幸咖啡2018全年经营活动净额为-13107亿元,而投资活动净额也达到-1283亿元,合计消耗了融资净额的6503%,2019年Q1经营现金流净额负数扩大,为-628亿元,同比扩大了4倍多。若2019年扩张2500家,按照2018年经营及投资净流出状况算,预计得净烧掉30多亿元。

2019年Q1,该公司账上期末现金为1159亿元,加上新融资的15亿美元,按目前汇率算,拥有现金20多亿元。而该公司目前面临的短期债务增加至848亿元,其中有82亿元债务需要在一年内偿还,且按2019年扩张计划,要净烧掉30多亿元,账上现金根本不够用,合计多出了近20亿元。

目前来看,该公司主要是以股权融资为主,债权部分很少,2019年Q1,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372%。该公司债务融资的空间还很大,但该公司若使用杠杆资金扩张,会出现很大问题,要知道该公司目前不考虑盈利,未来或因现金流问题而产生债务问题,到时候会非常棘手。

未来瑞幸是否重蹈ofo的覆辙,主要还是看该公司管理层的策略,若管理层坚持持续采取激进的扩张策略,如上文所言,扩张烧掉及偿还短期债务的钱扣除账上现金后预计还多出近20亿元,而这部分现金如果通过债务融资,将直接吞噬掉2019年Q1的净资产,导致该公司将出现资不抵债的财务状况。

综上来看,该公司2019年Q1收入环比放缓,虽然费用及成本有所改善,但毛利率及利润率仍一直为负数,扩张资金无法通过经营现金流补给。该公司采取以快取店模式进行扩张,快取店在成本及交易便利上比同行有优势,但每店收益并不乐观。若该公司仍坚持激进扩张,目前不考虑盈利,考虑到该公司目前的现金状况,后期现金流可能会出现短缺。而资金缺口若使用杠杆补给,该公司未来将可能面临债务压力。

瑞幸咖啡一直以来是个热度不减的网红品牌,近一年以来,就算你没有喝过luckin coffee,也可能在朋友圈看到过这个名字,或者在电梯间看到过张震和汤唯手握小蓝杯的广告,它的中文名字叫瑞幸咖啡,一个地地道道的国产品牌。过去1年来,瑞幸咖啡正在以闪电般地速度攻占一二线城市白领的视野,通过大篇幅的宣传以及大额度的优惠和补贴,这家由张震和汤唯代言的新品牌连锁咖啡店成功俘获了一 *** 眼球。

瑞幸咖啡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在线上线下积累了一批用户资源,作为国产咖啡品牌的后起之秀,它似乎在努力证明将来要撼动星巴克在国内咖啡的地位。

这一次,瑞幸咖啡联手德勤装饰公司,在广州多地强强联手,打造新潮有温度的瑞幸咖啡店铺;

广州-龙晖大厦店

广州-马务联合工业园店

门店的设计处处体现着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时尚简约的高品质感。简约通透的门墙设计、宽敞明亮的店面,时尚利落的工业风深受白领喜爱,无论是带上电脑在门店处理工作,还是与朋友闲聊消遣,你都会因为门店的颜值和舒适感受,而爱上luckin coffee。

此次双方的成功合作,表明德勤装饰公司或将成为瑞幸咖啡的合作伙伴,成为其在华南地区品牌连锁店装饰装修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咖啡,已经不是单纯的提神饮品,如今已是一种社交的媒介,形成了独特的咖啡文化。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或是各种社交场合,人们都在品着咖啡:它逐渐与时尚、情调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品质生活的一部分。

食安172 徐琛 20177180214

从2018年1月算起,号称要做中国版星巴克的瑞幸咖啡,已经整整运营了一年。尽管去年前三季度就亏了857亿人民币,但这家公司表示“未设盈利时间表,有长期亏损准备”。

靠长期“买五送五”“满35免配送费”的补贴政策,瑞幸咖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消费用户达1200万,售出总杯量超过8500万。但贴钱买用户的行为不可能长久,目前瑞幸咖啡在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已经悄然上调了免配送费的门槛,从原来的35元上涨至55元。

如果没了补贴,瑞幸咖啡的用户还会留存吗?我们比较了瑞幸和星巴克的咖啡,看看瑞幸咖啡的竞争力究竟如何。

瑞幸咖啡和星巴克的区别:

1、品牌定位:

瑞幸咖啡是中国的新零售专业咖啡运营商,也是连锁咖啡店,成立于2018年,急速扩张后已经拥有500多家门店。

星巴克是美国的连锁咖啡公司,1971年成立,也是全球更大的咖啡连锁店。

2、门店:

瑞幸咖啡有4种不同的门店类型:A店(大型旗舰店),B店(带堂食的中小型门店),大堂店(写字楼内用于自取的小型门店)和外卖店。目前瑞幸咖啡以小型门店和外卖为主。

星巴克把饮料质量、顾客体验、门店环境、伙伴管理平衡得相当完美,没有明显的短板,也不存在明显的资源浪费。星巴克的咖啡肯定不是业界质量更高的,但他给人塑造了高端的印象。

3、价位:

瑞幸咖啡的价位在20-30元之间,而且作为新成立的品牌,还有很多优惠活动。其产品定价略低于星巴克的主流价位,但又略高于肯德基、全家这样的快餐咖啡。

星巴克咖啡的主流价位在30-40元之间,比瑞幸咖啡要高一些。

4、广告:

瑞幸咖啡在创立初期急速扩张,并邀请张震和汤唯做为品牌代言人。

星巴克咖啡在国内基本上没有什么广告,也没有代言人。

5、APP:

瑞幸咖啡有自己的下单APP,这一点很是适应现在的时代发展,人们可以点到很好喝的咖啡外卖了,而这一点星巴克是一直不愿意尝试的。瑞幸咖啡店还有扫脸买单功能, *** 就是各种高科技,可以说是现代发展的产业了。

6、咖啡机对比

瑞幸使用的是瑞士进口雪莱Schaerer全自动咖啡机,连型号都一模一样,都是Coffee Art Plus。

全自动咖啡机的好处是员工不需要太多专业培训,就能做出品质基本一样的咖啡。当然,口味上也比需要咖啡师调配的半自动咖啡机要逊色一些。

星巴克使用的咖啡机比较复杂。目前大部分的星巴克门店使用的是星巴克定制研发的瑞士Mastrena全自动咖啡机,但在一些核心门店和甄选店(有黑裙咖啡师的门店),也使用意大利的半自动咖啡机La Marzocco(俗称辣妈),以及世界顶级的Nuova诺瓦黑鹰半自动咖啡机。

7、咖啡豆对比

在咖啡豆的选择上,瑞幸、星巴克都使用了阿拉比卡豆,也都是深度烘焙,可以说几乎毫无区别。不过,瑞幸号称自己的咖啡豆是经过WBC世界咖啡师大赛冠军团队拼配的,可能略有一些加分吧。

8、牛奶对比

市面上90%以上的连锁便利店(7-11、全家、罗森等)咖啡,用的都是7天保质期的巴氏鲜牛奶,这是因为便利店一般都有配送冷链。而大部分的连锁咖啡店,出于运输成本和食品安全考虑,会选用保质期6个月的UHT高温杀菌奶。

比如瑞幸目前使用的是Greenfields澳亚牧场纯牛奶,而星巴克在全国各地使用的牛奶都不太一样,北方大多使用发喜(跟八喜冰淇淋同一厂家),南方大多使用光明,偶见卫岗或明治。

因此从牛奶上来比较,瑞幸与星巴克的奶属于同一档次,瑞幸使用了进口奶,略胜一筹。

9、综合对比

对比咖啡口味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就算使用了相同的咖啡机、咖啡豆和奶,因为不同的萃取设定、奶咖配比、温度差异,口味也会千差万别,因此我们没有办法简单得出结论哪家的咖啡好喝或不好喝。

10、估值对比

瑞幸在2018年的两次融资,A轮估值是10亿美元,B轮22亿美元。

餐饮零售类的估值,按“店面数”算是最简单直观的。我们先看看星巴克按照“店面数”来算,一家星巴克店值多少钱呢?

以2017年星巴克收购案为例,美国星巴克母公司当时收购统一集团旗下星巴克股权的数据如下:13亿收购1300家的50%股权,那么每家星巴克店的价值就是200万美元。

而瑞幸咖啡A轮的10亿美元估值,是基于525家门店算的,这样瑞幸一家店也差不多是价值200万美元。一家平均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的星巴克店值200万美元,一家占地面积基本在50平方米左右的瑞幸也值200万美元?

好吧,也许互联网玩法的估值就是这么生猛。瑞幸对于自己的出杯量也颇为自豪,按瑞幸公布的数据,目前瑞幸单店出杯量在200-300杯/天。但是,这个出杯量是建立在高额补贴基础上的,别忘了2018年前9月亏损的857亿人民币。

相比之下,星巴克虽然没有公布过出杯数据,但是根据星巴克2018年财报,星巴克2018财年营收247195亿美元,净利润45183亿美元。

所以,给予瑞幸和星巴克差不多估值的理由究竟是什么,不是太看得懂。

不过,看看前两轮瑞幸的投资方,大概就能理解了。

众所周知,瑞信咖啡的CEO钱治亚和董事长陆正耀,都出自于神州租车系。而在瑞幸咖啡前两轮融资里,除了GIC一家,其他4家投资方都是此前神州租车的投资方,只能说神州租车的朋友圈够厉害。

只是按照“没有盈利时间表”的打法,等账上的钱烧完,需要C轮融资的时候,不知道谁还会来玩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呢?

瑞幸和星巴克咖啡比较的区别有:加盟个咖啡厅自己也能当老板点击了解更多加盟项目

1、用户场景的区别

星巴克的门店本身就是用户的使用场景,瑞幸咖啡的用户场景是在门店外和APP里,这是两者核心的区别。

2、成本上的区别

星巴克的拿铁32元,成本为24元,在成本结构里原材料只占4到5元钱,其中咖啡豆成本1元钱,而门店装修成本占到了10到12元。

瑞幸咖啡的拿铁24元,成本只有13元钱,这是因为瑞幸 *** 为20到60平米的快取店,可以把装修成本、租金成本等等一系列成本降得足够低。

3、科技上的区别

瑞幸咖啡所有的点单都是在APP上完成的,客户唯一要做的就是通过APP点单,然后去店里取咖啡。这样瑞幸咖啡就可以收集所有客户的数据来进行更好的销售预测和客户喜好。也许未来瑞幸咖啡可以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针对不同的用户销售不同的产品。

而星巴克或者比较传统的咖啡厅还停留在商家与企业不知道消费者是谁,消费者喜好什么的阶段。

瑞幸咖啡是一家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加盟其直营店可以成为咖啡行业的一部分。首先,了解并研究瑞幸咖啡的加盟政策和要求,包括投资金额、店面面积、地理位置等。其次,填写加盟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证件和资料,经过审核后,与瑞幸咖啡总部进行沟通和洽谈。如果获得批准,签署加盟合同并支付相关费用,然后进行培训和指导,包括经营管理、产品质量和店面形象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