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冷餐会菜单大概有哪些

装修宝典028

西式冷餐会菜单大概有哪些,第1张

西式冷餐会菜单大概有哪些
导读:头盘及沙拉、泰式牛肉沙拉、巴东菠萝鸡肉沙拉、德式烟熏通脊冷切拼盘、地中海牛肉配香草冷拼、新西兰鸡肉火腿冷切盘、俄式土豆沙拉、墨西哥吞拿鱼沙拉、美式田园蔬菜(5款)自选沙拉、小吃、蔬菜沙拉三明治、西班牙蛋糕卷(三款)、吮指鸡块、香甜玉米、美式

头盘及沙拉、泰式牛肉沙拉、巴东菠萝鸡肉沙拉、德式烟熏通脊冷切拼盘、地中海牛肉配香草冷拼、新西兰鸡肉火腿冷切盘、俄式土豆沙拉、墨西哥吞拿鱼沙拉、美式田园蔬菜(5款)自选沙拉、小吃、蔬菜沙拉三明治、西班牙蛋糕卷(三款)、吮指鸡块、香甜玉米、美式烤翅、意大利番茄牛肉酱面、什锦炒饭、日式多味寿司;

味付螺头卷、鱼子酱卷、什锦寿司、甜虾寿司、蟹肉寿司、北极贝沙拉卷、西式甜品、摩卡黑方、樱桃奶酪、拿破仑、布朗尼、抹茶慕斯、曲奇饼干(三款)、饮料、可乐、雪碧、橙汁、红茶(热饮)、现磨咖啡、红葡萄酒、时令水果拼盘、美国脐橙、美国提子、火龙果、哈密瓜、西瓜。

冷餐会,据说是当年的挪威海盗发明的一种用餐形式,具体其实已经无从参考。现在,这种形式广泛的应用在非正式的宴会中,在商务活动中已经相当普遍。通常的做法是,宴会中没有正餐,也没有相对固定的座位。就餐者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自行选取食品和饮料。自由的选择用餐的方式和就餐的座位

扩展资料

冷餐会与自助餐的形式基本相同。冷餐会基本上以格调高雅、风味独特的冷菜、饮料、低度酒为主,并非以进餐为主要目的,它通常适用于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

宾客根据个人需要,自已取餐具选取食物。宾客可多次取食,可以自由走动,任意选择座位,也可站着与别人边谈边用餐。自助餐英文为Buffet ,原意是冷餐会,酒会。二次大战时,自助餐形式被广为引进入美军后方驻地的军用食堂,其内容已大大超出酒会的小食范畴,发展成主食、甜品、热汤等供挑选的就餐形式。

参考资料:

-西式冷餐会

  深度烘焙的咖啡豆颜色更重,也就是冲泡的颜色更黑,口感上因为烘焙程度重所以酸度会降低但是味道会更苦。中度烘焙会口感适中,酸度和苦味中等。同理如果是轻度烘焙那么口感一定很酸,酸度强,但是苦味不强烈。也就是说咖啡豆烘焙的程度会影响它的酸度和苦度,越重越苦越轻越酸。

  专业咖啡的烘焙方式通常分为下例八个阶段:

  1、极浅烘焙(LIGHTRoast):

  烘焙程度;极浅度烘焙,又名浅烘焙。

  所有烘焙阶段中最浅的烘焙度,咖啡豆的表面呈淡淡的肉桂色,其口味和香味均不足,此状态几乎不能饮用。一般用在检验上,很少用来品尝。

  2、浅烘焙(CINNAMONRoast):

  烘焙程度;浅度烘焙,又名肉桂烘焙。

  一般的烘焙度,外观上呈现肉桂色,臭青味已除,香味尚可,酸度强,为美式咖啡常采用的一种烘焙程度。

  3、微中烘焙(MEDIUMRoast):

  烘焙程度;中度烘焙,又名微中烘焙。

  中度的烘焙火候和浅烘焙同属美式的,除了酸味外,苦味亦出现了,口感不错。香度、酸度、醇度适中,常用于混合咖啡的烘焙。

  4、中烘焙(HIGHRoast):

  烘焙程度;中度微深烘焙,又名浓度烘焙。

  属于中度微深烘焙,较微中烘焙度稍强,表面已出现少许浓茶色,苦味亦变强了。咖啡味道酸中带苦,香气及风味皆佳,最常为日本、中欧人士所喜爱。(蓝山咖啡)

  5、中深烘焙(CITYRoast):

  烘焙程度;中深度烘焙,又名城市烘焙。

  最标准的烘焙度,苦味和酸味达到平衡,常被使用在法式咖啡。(巴西、哥伦比亚)

  6、深烘焙(FULL-CITYRoast):

  烘焙程度;微深度烘焙,又名深城市烘焙。

  较中深烘焙度稍强,颜色变得相当深,苦味较酸味强,属于中南美式的烘焙法,极适用于调制各种冰咖啡。

  7、极深烘焙(FrenchRoast):

  烘焙程度;深度烘焙,又名法式烘焙。

  又称法式或欧式烘焙,属于深度烘焙,色呈浓茶色带黑,酸味已感觉不出,在欧洲尤其以法国最为流行,因脂肪已渗透至表面,带有独特香味,很适合咖啡欧蕾,维也纳咖啡。

  8、极深烘焙(ItalianRoast):

  烘焙程度;极深度烘焙,又名意式烘焙。

  又称意式烘焙,烘焙度在碳化之前,有焦糊味,主要流行于拉丁国家,适合快速咖啡及卡布基诺。多数使用在Espresso系列咖啡上。

  

法式咖啡和意式咖啡的区别:

(1)法式咖啡的特点就是简单速成、花样繁多、造型美观;意式咖啡的特点是口味比较纯正、浓郁。

(2)常见的法式滴滤式咖啡机,咖啡粉放置於滤杯中,插电开开关,自己会自动滴漏下来的;意式咖啡由适当的压力及合适水温的水快速的通过咖啡粉而淬取出来的咖啡液,是很浓厚的。

(3)意式咖啡的 *** ,并不会比法式咖啡来得高,但又会因配的咖啡豆不同而有所不同。

“咖啡”(拼音:kafei)一词源自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名叫卡法(kaffa)的小镇,在希腊语中“Kaweh”的意思是“力量与热情”。因为咖啡有提神、抗疲劳的作用。

一、星巴克臻选咖啡饮品:

星巴克臻选即Starbucks Reserve,定位于高端咖啡豆市场。其logo中的"R"一字,便取自“Reserve”之意。

1、臻选冰调

2、臻选可芮朵

3、臻选雪醇冰调

二、星巴克臻选咖啡与普通咖啡的区别:

1、定位不同。

臻选系列定位高端市场,对咖啡品质有更高要求,强调对咖啡豆的精挑细选、产区少量且风味独特,只售卖星巴克在全球采购的最顶尖3%的咖啡豆,并会应季推出不同品类。

2、咖啡做法不同。

臻选门店专门设立了专属手冲咖啡台,穿黑围裙的咖啡大师则会首选手冲方式来煮制这些咖啡,为消费者们完整呈现R字头咖啡的独特魅力。

半开放式的格局,也为咖啡爱好者打造了私人咖啡剧场,让顾客与咖啡大师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与互动,顾客不仅可以了解星巴克臻选咖啡的历史故事和风味特点,更可以向咖啡大师学习臻选咖啡的煮制方式。

3、门店设计不同。

除此之外,“臻选”系列售卖的店铺还有特别的门店布置,包括门把手、专属菜单板等都有重新设计。 走进星巴克臻选门店,会令人震惊于那一份展现咖啡醇香的视觉体验。

木地板上墙、原木 *** Open Bar、木结构的自然气息、多楼层的感官体验、空旷闲适的范围。

咖啡的正确喝法是不能连续品饮3-4杯、时间要恰当、切忌空腹饮用等。

咖啡具有浓淡之分,在品饮时切忌采用喝茶的 *** 进行品饮,即不能连续品饮3-4杯,一般一天摄入80-100毫升即可。若想摄入过多,那么就需要将咖啡稀释了,或者增添牛奶,以免对身体产生不适影响。

正确品饮咖啡除了掌握品饮 *** 外,还需要掌握品饮时间,一般适合下午品饮,因为下午人体容易出现困倦感,此时品饮一杯浓淡适宜的咖啡是最为合适的。在品饮咖啡时切忌空腹品饮,因为咖啡内的 *** 物质较多,例如 *** ,故而不适合空腹品饮。

咖啡的种类

1、拿铁咖啡:咖啡与牛奶交融的极至之作,意式拿铁咖啡为纯牛奶加咖啡,美式拿铁咖啡则将牛奶替换成奶泡。

2、法式咖啡:这是法国人早餐时更爱喝也最常喝的咖啡,尤其适合老年人和不适吸收 *** 的人饮用。由于加入的牛奶多,因此颜色呈浅棕色,盛装时习惯用比一般咖啡杯大的杯子或马克杯来盛装。

3、美式咖啡:使用Espresso咖啡机所 *** 出比较淡的咖啡,类似美国滴滤方式 *** 。特色在于其清新的风味中又不失原本香、醇本味。

这间咖啡厅看起来非常有趣和与众不同!以下是一些可爱到不行的装饰和菜单建议,以及关于这间咖啡厅的描述:

1 装饰:咖啡厅的墙壁上悬挂着彩色的手工花环和羊毛小动物挂饰,令人感到温馨和可爱。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小巧饰品,如迷你植物、小动物玩偶,给顾客们带来欢乐的视觉享受。

2 菜单建议:推荐一杯名为「多巴胺幸福咖啡」的特色咖啡。这杯咖啡的特点是在饮品顶部装饰了一个小巧巧克力熊猫造型的奶泡,给人带来宠物小熊猫的感觉。咖啡的香气和甜度将带给您满满的幸福感。

3 氛围描述:咖啡厅的室内设计融合了废墟风和现代风格,营造出独特的氛围。使用带有破损质感的墙壁和地板,配以特色的装饰品,将店内打造成一个温馨而独具风格的环境。店内灯光柔和舒适,音乐轻柔,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享受咖啡带来的愉悦。

总的来说,这间咖啡厅以其可爱至极的装饰和独特的氛围,给人一种舒适轻松的感觉。每一次经过它,都会让人不禁想进去一探究竟,尝试这里的特色咖啡和享受它所带来的愉悦。

可爱到不行多巴胺咖啡

又是一间经过就想走进来的咖啡厅

废墟风搭配现代风格的摆饰,整体是一间舒地放松的好地方

整间店一直有种泰国咖啡厅的感觉

1、从 *** 上讲,三种咖啡的调配比例不同。

拿铁、摩卡、卡布奇诺三种咖啡的 *** 上都有使用浓缩咖啡和牛奶。更大的区别就是比例的不同了。

(1) 拿铁的 *** 上一份意式浓缩咖啡混合三份热牛奶,也就是浓缩咖啡与牛奶的比例为1:3,拿铁上面会有少量的奶泡。

(2) 卡布奇诺,卡布奇诺在 *** 上比拿铁要求高很多,卡布奇诺 *** 要求奶泡牛奶浓缩咖啡的比例为1:1:1,所以打奶泡就是很重要的,练习把奶泡打好, *** 一杯卡布奇诺就简单很多了。

(3) 摩卡在材料上要比卡布奇诺和拿铁复杂一点,有巧克力酱、牛奶、鲜奶油、浓缩咖啡。

2、从口感上讲,三种主要口感区别比较明显。

(1) 拿铁咖啡的奶味更重,主要是体现牛奶与咖啡的融合口感。

(2) 卡布奇诺更重奶泡的细腻口感,与咖啡交融后咖啡味、牛奶味以及黏蜜浓稠的奶泡复合口味,层次感较好。

(3) 而摩卡 *** 为有了鲜奶油和巧克力的加入,层次感更突出,奶油质感和巧克力、咖啡的复合口感,提升整杯咖啡入口的丰富度,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味觉上都与其他调配咖啡有明显的区别。

3、从起源上讲,三种饮品也各有千秋

(1)摩卡 原指产地为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豆形小而香味浓,酸醇味强。现在一般指由巧克力的产地墨西哥人发明的咖啡饮法——在拿铁咖啡里加入巧克力而调制成的饮品。这两种东西是一对绝妙的组合,二者的香味混合后相得益彰,达到前所未有的美妙程度。

(2)卡布其诺咖啡是在一杯五分满的偏浓意大利咖啡里,倒入打过奶泡的热鲜奶至八分满,然后将奶泡倒入。最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洒上少许肉桂粉或巧克力粉,口感极为香馥柔和。经过这一系列处理的咖啡,颜色看起来就象卡布其诺教会的修士在深褐色外衣上覆上一层头巾, *** 此得名。

(3)拿铁咖啡是意大利咖啡的另一种变化,冲泡步骤也一样,只是咖啡、牛奶、奶泡的比例稍有不同,拿铁咖啡中牛奶的比例比卡布其诺多一倍,即咖啡、牛奶、奶泡的比例为1:2:1。

扩展资料:

摩卡咖啡拥有浓厚的巧克力味和牛奶味,绝大多数对咖啡有略微了解的人会认为它只是在拿铁中添加了巧克力。这种说法不算错,但不完全正确。这种说法只将摩卡当做了咖啡的一种“ *** *** ”,而完全忽视了真正的摩卡其实是咖啡一个“品种”。

只不过能够喝到地道的“品种”摩卡的人实在是不多,它除了具有天然的巧克力余味外,辛辣、 *** 、带有浓郁的酒香是它不太温柔的一面。 摩卡咖啡还具有的巧克力余味,让人们很自然地就想到把巧克力添加到咖啡里。

事实上,摩卡后一种特性在越来越文明的商业世界中得到了发扬光大,如今绝大多数咖啡馆里的摩卡咖啡并不使用也门咖啡豆,而是添加了巧克力糖浆的咖啡(正是因此,“品种”摩卡变成了“ *** *** ”摩卡)。而那种辛辣的豪迈则因为也门咖啡豆的低产量而成为少数“贵族”展现品位的专利了,如果想喝到这种摩卡,一般的咖啡馆是不会让你满意的。

拿铁是最为国人熟悉的意式咖啡品种。它是在沉厚浓郁的Espresso中,加进等比例,甚至更多牛奶的花式咖啡。有了牛奶的温润调味,让原本甘苦的咖啡变得柔滑香甜、甘美浓郁。就连不习惯喝咖啡的人,也难敌拿铁芳美的滋味。

和卡布奇诺一样,拿铁因为含有多量的牛奶而适合在早晨饮用。意大利人也喜欢拿它来暖胃,搭配早餐用。很多人搞不清楚拿铁、欧蕾之间的关系,其实拿铁是意大利式的牛奶咖啡,以机器蒸汽的方式来蒸热牛奶。而欧蕾则是法式咖啡,他们用火将牛奶煮热,口感都是一派的温润

咖啡豆呈绿色,所以也被称作“绿咖啡”。绿咖啡经过焙烧后才成为人们常见的褐色咖啡豆。焙烧后的咖啡豆经粉碎,再用沸水冲泡或煮,才成为香浓美味的咖啡。 法国的咖啡文化源远流长,绝非吃喝消遣般简单。一杯咖啡配上一个下午的阳光和时间,这是典型的法式咖啡,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那种散淡的态度和作派。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是环境和情调,在路边的小咖啡桌旁看书、写作,高谈阔论,消磨光阴。

白色的桌子、篮色的咖啡杯、随风飘扬的遮阳棚,忙碌的服务生、当然还有悠闲的风琴,这些都是法国咖啡馆的特色所在。

这些咖啡馆在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蒙马特和蒙帕那斯诞生,而后走向辉煌。法国的文学和艺术新思潮在这里生根发芽。这些咖啡馆也亲眼目睹了法国文化从萌芽到鼎盛在到最后走向衰败,所以说法国咖啡文化史是法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一点都不为过。

咖啡是世界上更流行的饮品。咖啡香醇的美味使它成为人类最有价值的基础产品之一;它是石油之外发展中国家外汇的重要来源;世界上有上千万的人依赖于与咖啡有关的收入生存,而常饮咖啡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在世界任何一个大城市,从纽约,伦敦到悉尼,罗马,再到东京,曼谷,到处都可以享受到一杯上好的咖啡。咖啡的历史也是越来越多的人钟爱咖啡的美味的历史,咖啡给人们带来的总是愉快和兴奋。

三百年来,咖啡流传到世界各个角落,逐渐成为主要贸易国家经济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咖啡的流传过程中,人们尝试了几百种 *** ,从咖啡豆中提取更佳口味。咖啡已经不再是奢侈品,冲调非常方便,而且还可以调出各种不同的独特口味。

当今,发明了各种新奇的冲调咖啡的 *** ,咖啡也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不断地经历着变革。意大利特浓咖啡,卡布其诺咖啡和风味咖啡的流行,咖啡文化正显现出一种新风格。速溶咖啡的品种和质量也达到了历史从未有过的高水平。好咖啡被越来越多的咖啡拥戴者享用着,这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随着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经济的发展及国民收入的提高,这里的人们也开始享受咖啡的美味。越来越多的迹象说明,在这些拥有悠久茶文化传统的国家,咖啡对茶不是取代,而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咖啡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远没有结束,正在有更多的人开始亲身体验咖啡的独特魅力。 在中美洲、南美洲、加勒比海、非洲及亚洲,有近八十个国家都种植了咖啡,咖啡园通常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更大的咖啡生产国是巴西和哥伦比亚,其次是印度尼西亚,越南和墨西哥。不过,一些产量很小的咖啡生产地,如牙买加和也门,出产的咖啡却是极高品质的。

咖啡树在气候温和,日照充分和雨量富足的环境下,一般可长到三米高左右。咖啡更好种植于肥沃的火山岩土中,咖啡树需要细心的呵护和照料,采摘和加工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力。耐心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一般要到三,四年後,咖啡树才开始结果。尽管如此,世界上仍然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种植咖啡。 “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咖啡广告用语,我觉得用它来形容法国人的咖啡情结是最形象不过的了。

据介绍,法国是在1657年才从非洲引进的咖啡。但是咖啡一进入法国,立即就受到法国人的热烈欢迎,以至咖啡成了法国人日常生活中一件须臾不可分离的东西,并发展成为富有浓郁法兰西特色的咖啡文化。

在法国,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僻静的小镇,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咖啡馆。广场边、马路旁、车厢内、游船上,甚至在艾菲尔铁塔那高高的塔座上,都可遇到或大或小、或古典或现代、或装修富丽堂皇或设计简洁明快的咖啡馆。其中最富有特色也更具浪漫情调的当数遍布街头巷尾的露天咖啡座了。往往在广场的一角,在大街的拐弯处,在桥头的树荫下,在人潮如涌的香榭丽舍大道旁,都会看到花花绿绿的遮阳伞下摆放着一排排窄窄小小的座椅。就像**院一样,这些座椅全都面向着大街。“银幕”的一方,就是人头攒动、光怪陆离的街景。只要花上二三欧元,你就可以任选一张座椅坐下来。品着香气浓郁的咖啡,你可以随手拿一张报纸漫无目的地浏览,可以和几个亲朋好友谈天说地,可以闭着眼睛静静地养神,可以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看只是发呆……

“一杯咖啡,可以打发掉整整一个下午,再来一块散发着诱人香味和闪烁着晶莹光泽的蛋糕,夜幕就要降临了。”这是作家陈丹燕描绘巴黎日常生活时的一个场景。在巴黎,你只要随手推开一间咖啡馆的门,立即就会产生一种屏息静气的感觉。这里尽管常常是高朋满座,但整个氛围却始终是静悄悄的。这里并没有明亮的灯光,也没有绚丽的色彩,有的只是若隐若现的音乐。这乐声在你的心头萦绕盘旋,很容易使人不知不觉间沉入一种浪漫柔美的梦幻当中。而街头露天咖啡座里那一群群、一堆堆咖啡客慢悠悠品着咖啡,悠然自得地欣赏着街景,自由惬意地消磨着时光的情景,更是法国社会生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对法国人来说,也许品尝咖啡的滋味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感受和体验一种闲适的氛围与悠然的情调。花上比在家里自煮一壶咖啡要贵上好几倍的价钱到咖啡馆来喝上一小杯,显然解渴已经是次要的了。作为饮料的咖啡在他们眼里已不是目的,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一种载体。在法国不乏喝咖啡上瘾的人,但更多的是泡咖啡馆上瘾的人。

当然,对法国人这种喜欢泡咖啡馆的闲适风尚,不少人也时有微辞。如生产出速溶咖啡的美国人就以为这是一种懒惰的表现,法国经济的发展之所以与美国有着不小的差距,显然与这种闲适之风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对于这种指责,法国人却以一则笑话做了回答:一个美国人问一个正在泡咖啡馆的法国人:“你为什么不去找工作?”法国人反问道:“找工作的目的是什么?”美国人说:“找到工作可以赚钱。”法国人又问:“赚了钱又可以干什么?”美国人说:“赚了钱就可以过上好日子。”法国人又问:“好日子怎么过?”美国人说:“可以到咖啡馆喝咖啡呀。”法国人笑了。这个故事提出了一个也许永无答案的难题:人们究竟是生活为了工作,还是工作为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