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姿为什么比玖姿贵

装修宝典06

朗姿为什么比玖姿贵,第1张

朗姿为什么比玖姿贵
导读:朗姿之所以比玖姿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品牌定位:朗姿属于一线品牌,而玖姿是中端品牌,定位的不同会导致价格有所差异。2 产品质量:从市场反馈和口碑来看,朗姿的衣服质量整体上有所值,这可能是价格较高的原因之一。以上仅是基于已知信息的推测,

朗姿之所以比玖姿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品牌定位:朗姿属于一线品牌,而玖姿是中端品牌,定位的不同会导致价格有所差异。

2 产品质量:从市场反馈和口碑来看,朗姿的衣服质量整体上有所值,这可能是价格较高的原因之一。

以上仅是基于已知信息的推测,具体原因还需要根据更多的信息和市场调研来进一步探究。

不是。所购服装吊牌上厂家名称为朗姿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为顺义区马坡镇白马路,这个地址没有厂家,物品编码中心朗姿股份有限公司登记填报的地址为朝阳区。朗姿工厂店不是正品,因商品不具备正品任何特征,作为在市场上流通的身份证通行证,入驻网上商城的必要条件。

截至到2019年2月25日为止,朗姿集团暂时未被认定为是传销组织。

朗姿集团全名为朗姿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日期为2006年11月09日,该公司的社会信用统一代码为9111000079598548XH,公司的注册资金为40000000000万人民币,登记机关为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顺义分局。目前企业状态为开业状态。

该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生产服装;销售服装、日用品、鞋帽箱包、五金、婴幼儿用品、化妆品、玩具、皮革制品;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 *** 进出口;承办展览展示活动;仓储服务;技术服务。

扩展资料:

1、打开电脑中的浏览器,在搜索框中输入“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2、进入官网首页,在官网首页的输入框种输入”朗姿股份有限公司“,点击查询。

3、系统会自动搜索处相关企业信息,找到该企业,点击进入详情页面。

4、在企业详情页面可以看到该公司并未被认定为传销组织。

本月初,2017新财富500富人榜出炉,王健林/王思聪再登榜首。在这张榜单上,中国最有钱的10位富人中,有5位诞生于TMT行业。

上市公司是富豪高产区。记者根据同花顺爱问财最新数据,对注册地在北京A股民营公司进行统计,发现在注册地为北京、并拥有实际控制人的142家上市民企中,诞生了34位身家在50亿以上的富豪,身家过百亿的富豪仅有13位。

不过由于股市不振,多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身家缩水。根据2016年5月16日收盘时数据来看,包括万达**实际控制人王健林、乐视网贾跃亭、泛海控股卢志强、光线传媒王长田等11人A股持股身家“不如去年”。

最惹人注目的是富豪洗牌。去年同日持股市值排名第5的王长田已经跌出前十,位列第11,下降较为明显的是昆仑万维的周亚辉,其因A股最贵离婚案,由去年同日的第6名降至今年的第16名。

记者统计发现,“京籍”上市公司的造富情况与广东、浙江比还有差距。按持股市值计算,截至5月16日京籍“百亿富豪”有13人。广东省上市民企中(按实际控制人持股市值计算),身家超百亿的有23人,浙江省18人,江苏省11人。

首富常客王健林,A股持股市值369亿

截至5月16日收盘,记者根据同花顺爱问财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在注册地为北京、并拥有实际控制人的142家上市民企中,诞生了34位持股身家在50亿以上的富豪,身家过百亿的富豪仅有13位。

该统计仅以单一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在该公司的持股市值为口径,不包括该实际控制人的其他资产。

这些京籍上市公司中,总市值更高的前三家分别是万达**、碧水源和乐视网,总市值前三名中,只有万达**王健林进入了京籍上市公司实控人“财富前三名”,以其对万达**369亿元的持股市值成为京籍A股民企公司首富。

事实上,对于坐拥“万达帝国”的王健林家族而言,万达**的持股价值,仅仅是其全部财富的一个“零头”。本月9日公布的新财富500富人榜数据显示,国内首富王健林、王思聪父子的财富总额为17943亿元。

根据同花顺数据,泛海控股实际控制人卢志强以对该公司的239亿元持股市值财富,排在身家240亿的何巧女、唐凯夫妇之后,成为京籍上市公司个人财富第三名。

与王健林情况相似:对于卢志强来说,由于旗下除泛海控股外的上市和非上市资产庞大,局限于对泛海控股持股身家的财富值及名次,并不能反映其全部实力。

截至2017年5月16日,上市公司泛海控股总市值447亿元,卢志强持有泛海控股5343%股份。而在本月初公布的“2017新财富500富人榜”中,卢志强7102亿元的财富总额,成为中国名列第7的富人。

记者根据同花顺爱问财数据抽样统计发现,与国内其他几个经济较发达省市相比,北京的民企上市公司“造富”能力并未显示突出优势,按持股市值计算,“百亿富豪”有13人。据记者抽样统计,截至5月16日,广东省上市民企中(按实际控制人持股市值计算),身家超百亿的有23人,浙江省18人,江苏省11人。

前“20强”里11人持股身家同比缩水

记者统计后发现,京籍民营上市公司“20强”富豪中,超过半数的人对上市公司的持股市值相比去年同一时期是“缩水”的。

根据2016年5月16日收盘时数据来看,包括万达**实际控制人王健林、乐视网贾跃亭、泛海控股卢志强、光线传媒王长田等11人持股身家“不如去年”。

此次京籍民企上市公司“富豪榜”上排名之一的王健林,最新持股市值为369亿元,而去年此时其持股市值为561亿,同样排名之一;乐视网实际控制人贾跃亭,最新持股市值为157亿元,去年同期持股市值为401亿;光线传媒王长田最新持股市值为104亿元,去年同期的持股市值为1776亿。

除上述几人之外,用友 *** 王文京、信威集团王靖、大北农邵根伙、石基信息李仲初、捷成股份许子泉、昆仑万维周亚辉等人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持股身家下降现象。

在造成财富值“不如去年”的因素中,多家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同比去年下降可算作其中一项原因,对比数据发现,去年5月16日贾跃亭持股乐视网3679%,截至目前已减至2567%;王健林持股万达**的持股比例由5951%减至5677%;王长田持有光线传媒由4756%降至4186%。

不过,相比上市公司市值变动影响,持股比例降低带来的影响可能并不显著。根据记者统计的数据,上述11人持股身家同比缩水的背后,是11家上市公司市值的同比下降。

乐视网去年同期市值为10907亿元,目前总市值为6119亿元;万达**去年同期市值为9425亿元,目前市值为6502亿;光线传媒去年同日市值为3736亿,目前市值为2508亿;用友 *** 去年同期市值为2555亿,目前总市值为22578亿元。

尽管多家公司市值拖累实控人持股身家双双下降,但从财富排名来看,去年同期与今年,待在这张财富榜前列的人物没有出现大范围变动,多数都是“老面孔”。

2016年5月16日,持股财富排名前5位的是万达**王健林、乐视网贾跃亭、泛海控股卢志强、信威集团王靖和光线传媒王长田;到2017年5月16日,去年的前5名出现不同程度的名次进退,但仅有王长田一人跌出今年前10,排名11位;与去年相比,持股财富“名次”下降较为明显的是昆仑万维的周亚辉,由去年同日的第6名降至今年的第16名。

周亚辉之所以“退步”明显,主要因素来自去年、其与前妻之间轰动资本市场的“最贵离婚”案,根据去年9月的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周亚辉将其持有的昆仑万维207亿股股份分割过户至前妻李琼名下。这场失败婚姻最终以李琼分走75亿市值作为了结。

“富矿”TMT:诞生14位50亿级富豪

有评价称,一定程度上,中国的富豪榜,长得越来越像美国了。

记者根据同花顺爱问财数据统计发现,截至2017年5月16日,在拥有实际控制人的142家京籍上市民企里,实控人持股身家达到50亿以上的有34人;其中14人的公司所从事行业被统归为“信息服务”(TMT)类,比例达41%,成为诞生富豪的之一大行业。

与新财富500富人榜呈现的情况类似,房地产行业造富潮中已成明日黄花:京籍上市公司持股身家过50亿富豪中,对应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房地产行业的,仅有泛海控股一家。且泛海控股也早已不算一家纯粹的“房地产公司”,其在多年前便进行了战略转型,由最初的单一房地产主业转向了“地产+金融+战略投资”多元化业务。

“信息服务”大类中,14家公司又从属于不同的细分领域。万达**、光线传媒、昆仑万维的主营业务主要在“传媒”、“影视动漫”;乐视网和光环新网从事“通信、互联网信息”;用友 *** 、旋极信息、千方科技、启明星辰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等。

从持股财富排名上看,上述持股身家超50亿的34名富豪,均是白手起家的典型,无人属于接班“二代”身份,他们自身即为现有“家业”的缔造者。截至目前,这些公司大权大多仍由富豪本人把持。由于所控制上市公司多为新兴产业,作为创始人或掌舵者的富豪也普遍“年轻化”,多集中在40-55岁之间。

根据查找 *** 息粗略统计,这些将上市公司注册在北京的财富排名“20强”多数来自五湖四海,超过14人的原籍或出生地并非北京,其余籍贯不详。记者发现,湖南省成为这些富豪的“输出”大省,从公开资料中可以找到籍贯信息的14人中,梁稳根、文剑平、李仲初、李军、李卫国5人出自湖南省。

王长田:股价跌不停,最开心富豪也有烦恼

业绩靓丽,光线传媒股价却大跌,持股市值缩水72亿。

如果从公司业绩来说,过去一年应该是王长田最开心的,光线传媒提交了自上市以来更好业绩的财报,2016年公司净利润达74亿元,是其上市以来更高的年份;净利润同比增长84%,也是光线传媒2009年上市以来更大的涨幅。

但公司的股价,却让王长田不省心。截至5月16日,光线传媒的股价在过去一年下跌了34%;时间轴拉长,自2016年初至5月16日,光线传媒股价下跌了45%。

王长田持有光线传媒股票的市值,也从2016年5月16日收盘的约177亿元,下跌至今年5月16日收盘的约105亿元,其在上市公司的身家缩水了73亿元。

对于投资者而言,股价的下跌也许感触更深,以至于投资者不断地追问公司的股价问题,甚至跑到王长田的微博下面留言,希望其“管管”公司的股价。

在此背景下,王长田也发微博称,公司管理者被骂得狗血淋头,光线也不例外,“每天都有投资者问我公司是不是出了问题,到底会不会涨、要不要抛,我能说什么呢?”

“如果你信任一家公司,就长线持有它;如果不信任,就抛弃它。”王长田继续写道。

光线传媒2017年一季报显示,王长田持有95%股份的上海光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已经将其持有的71亿股质押,占其总持股的55%。

4月21日,光线传媒又公告,上海光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又质押了5815万股。

光线传媒称,截至4月21日,光线控股累计质押公司股份73亿股,占其持股约为57%。

光线传媒的股价下跌,是去年至今影视传媒股集体表现糟糕的一个缩影。Wind数据显示,传媒指数已经从2016年初的约7000点,下滑至5月19日收盘的3900点,下挫44%,光线传媒的股价下挫幅度和整个行业的表现类似。

一位投资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自2016年以来,监管层收紧了影视行业的并购重组,资金对影视行业的追逐降温,影响了传媒板块的股价表现。

在为股价“闹心”之后,今年一季度,王长田却还得为公司的业绩操心:光线传媒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96%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3%。

“天天上头条”的贾跃亭:持股市值降6成

一年来持股市值缩水244亿,减持也是下降原因之一

一年来,对于乐视网的实际控制人贾跃亭而言,是一个多事之秋,围绕着乐视资金链,贾跃亭旗下的公司一直陷入裁员、供应商讨欠款的风波之中。

5月21日,乐视网公告贾跃亭卸任乐视网CEO,梁军担任CEO一事。虽然卸任乐视网CEO,贾跃亭依然在风暴眼中。

虽然风波不断,但贾跃亭在北京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富豪榜中,依旧名列前茅。

截至5月16日,贾跃亭在上述榜单中排名第5,其持有乐视网2567%的股份,按其停牌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计算,持股市值为157亿元。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贾跃亭持有上市公司的市值却大幅下降,由2016年5月16日的401亿元缩水了61%。在过去一年里,乐视网股价从约60元/股,下滑至4月14日停盘前3068元/股的收盘价,之后,乐视网一直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其间,贾跃亭还 *** 了17亿股的乐视网股票,造成持股份额减少,也是其持股市值降低的一个原因。

过去一年,乐视网经历了重组暂停、原二股东减持、引入新的股东等事项。

2016年5月,乐视网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和现金的方式,收购关联公司乐视影业。该方案一出台,就面临估值过高的质疑,同时,监管层对影游并购趋严的监管政策,也为该方案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乐视网之后觉得更改乐视影业的估值后再推进重组。

4月28日,乐视网在2016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针对推迟发布修订后的乐视影业并购预案,称相关工作尚未全部完成,审计评估工作正在推进过程中,标的资产预估值预计将会发生下调,但具体金额尚未最终确定。

不过,从当前形势来看,监管层对影视行业并购的审核依旧没有放松,乐视影业二度闯关能否成功,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申东日兄妹:市值降2/3,减持又被判违规

去年营收和利润双双增长,股价大跌64%,申东日兄妹持股市值下降约57亿

据wind数据统计,过去一年中,市值缩水最多的北京地区上市公司为朗姿股份,该公司自2016年6月20日复牌以来,截至今年5月16日,股价下滑64%,进而也影响了申东日兄妹的持股市值。

Wind统计显示,截至5月16日,申东日、申今花合计持有朗姿股份5713%的股份,持股市值约为32亿元。去年同期约为89亿元。

过去一年,朗姿股份的市值从151亿元下滑至56亿元,蒸发了将近三分之二的市值,申东日兄妹的持股市值也随着股价下滑而缩水。

与之相对,2016年朗姿股份营收和利润却双双增长。

朗姿股份主要从事女装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以中高端女装市场为主,同时进军了婴童、医疗美容和化妆品等产业。

2015年12月22日下午,朗姿股份因为筹划重大收购事项临时停牌。在停牌前,朗姿股份的股价有一段上涨,公司还就股价上涨一事发了说明公告。该停牌使得朗姿股份躲过了2016年初的股市熔断。

不幸的是,经过半年的筹划,朗姿股份的重组却以失败告终。2016年6月3日,朗姿股份公告称,在对时尚电子商务标的公司的尽职调查过程中,与交易对方在交易方案、交易价格、业务发展规划以及承诺业绩的可实现性等方面反复沟通论证,最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故终止收购。

股市熔断的后续影响加上重组失败,2016年6月20日,朗姿股份股票复牌,并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自此以后,朗姿股份的股价不断的阴跌,进入2017年后也未缓过劲来。

而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申东日等,却因为违规减持被监管部门下发关注函。

5月2日,深交所对申东日、申今花等下发关注函,申东日等三人因合计减持朗姿股份达5%后,未停止减持并及时披露,违反了相关证券法律规定。

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间,申东日及其一致行动人多次减持公司股份,减持比例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今年1月19日,申今花以大宗交易方式 *** 30647万股朗姿股份;2月13日,申东日 *** 450万股朗姿股份,两次 *** 合计占总股份的189%。

复古时尚。朗姿连衣裙印花线条演绎复古时尚,柔美的荷叶边裙摆将复古与摩登结合,独有的雕塑感让人眼前一亮。朗姿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9年的女装企业,专注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物流。

红刊 财经 王宗耀

朗姿医疗在成立后不久就被上市公司 *** 了部分股权,在时间过去仅一年多时间后,上市公司又准备以溢价方式收购回来,这种“复婚式”并购的背后到底有何隐情呢?

7月4日,朗姿股份公告称,拟发行股份购买申东日、中韩晨晖、十月吴巽、南山架桥、合源融微持有的朗姿医疗4119%股权的资产重组方案获 *** 无条件审核通过。收购完成后,朗姿医疗将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

股权腾挪大法

朗姿股份早期的经营业绩还不错,每年营收都能实现20%以上的增长,但到了2014年和2015年时,经营状况出现恶化,不仅连续2年营收分别下滑了104%和738%,且净利润也下滑了4814%和3858%。面对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双下滑,2016年间,朗姿股份斥资317亿元收购了四川米兰6349%的股权、深圳米兰70%的股权、四川晶肤70%的股权、西安晶肤70%、长沙晶肤70%的股权和重庆晶肤70%的股权,开始进军医疗美容行业。

2016年10月,朗姿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股权和现金方式出资5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朗姿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朗姿医疗的注册资本由公司以持有的四川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深圳米兰柏羽医疗美容门诊部、四川晶肤医学美容医院、西安晶肤医疗美容公司、长沙市芙蓉区晶肤医疗美容公司和重庆晶肤医疗美容公司的股权共同作价出资,不足部分以自筹资金或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解决。至2017年3月,朗姿医疗正式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公司成立不足10个月,即2017年12月时,朗姿股份分别与申东日、中韩晨晖、十月吴巽、合源融微签署协议,将朗姿医疗1605%股权(对应80267755万元注册资本,尚未实缴)以0元对价 *** 予申东日;将所持朗姿医疗936%股权(对应468229万元注册资本,尚未实缴)以0元对价 *** 予中韩晨晖;所持朗姿医疗401%股权(对应200669万元注册资本,尚未实缴)以0元对价 *** 予十月吴巽;将所持朗姿医疗334%股权(对应16722449万元注册资本,尚未实缴)以0元对价 *** 予合源融微。同时约定,申东日以397322万元认缴朗姿医疗224584万元新增注册资本;中韩晨晖以231717万元认缴朗姿医疗131007万元新增注册资本;十月吴巽以99331万元认缴朗姿医疗56146万元新增注册资本;合源融微以82776万元认缴朗姿医疗46788万元新增注册资本。2018年3月份,南山架桥则以 3000万元认缴朗姿医疗256815万元新增注册资本。

在那次股权转中,朗姿股份全部是以0元对价 *** 朗姿医疗股权的(南山架桥除外),换来的条件是对方的增资,由此来看,当时的朗姿股份手头着实很紧,否则也不会用0元价格 *** ,让增资的公司来为其缴足朗姿医疗的注册资本了。事实上,《红周刊》也发现自2016年以来,朗姿股份的货币资金每年仅有2亿多元,资金是并不宽裕的。

按照申东日、中韩晨晖、十月吴巽、合源融微几位大股东的增资金额及获得的对应的注册资本金额的比例来看,2017年12月份朗姿医疗每1元的注册资金约为177元出资金额,可奇怪的是,按照南山架桥2018年3月份增资情况计算,其获得的对价是每元注册资本仅117亿元出资额,这意味着其获得的对价要比之前股东获得对价还要低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上市公司在被监管机构问询后,在修订的并购草案中补充披露了2017年底股权 *** 及增资情况,公司解释称:“该次股权 *** 暨增资实质是一次对朗姿医疗的增资行为,各方交易价格实际一致,均为117元/注册资本。该次股权 *** 暨增资完成后,朗姿医疗100%股权估值为6676400万元(投后)。”如果真如公司所述,其披露的申东日以397322万元认缴朗姿医疗224584万元新增注册资本,以及后面中韩晨晖、十月吴巽、合源融微三家公司增资金额与对应的注册资本金额又从何说起呢?

如果按照补充注册资本及增资金额合计计算,则该公司所谓的0元 *** 股权更像是为避税而玩的“小花样”。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如果真的采用这样的手段逃避纳税又是否合适呢?

既然上市公司不惜大幅溢价收购医疗美容资产,在大量股权以免费方式 *** 出去之后,为何仅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就急着要把股权收回来呢?对此,上市公司在草案中解释称:“该次股权 *** 暨增资系交易各方看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希望引入投资方增强朗姿医疗的资金实收购西安高一生等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医疗美容机构,强化朗姿医疗的集团化管控能力,扩大朗姿医疗的业务规模,促进朗姿股份医疗美容业务的发展。”

如此的解释是有些混淆不清的,因为公司既然为了“强化朗姿医疗的集团化管控能力”,为何此前又要将大比例股权出售给其他股东呢?这岂不是在分散股权,弱化管理能力?而既然交易各方看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那么这几位新增的股东就应该一直持有朗姿医疗股权才对,可为何又要将其所持股权回转给朗姿股份呢?难道早先的股权 *** 协议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其他对赌协议存在?

从朗姿股份并购草案透露的重重迹象来看,朗姿股份对朗姿医疗此前的股权 *** 更像是为了收购西安高一生等公司而进行的变相股权质押融资。简单来说,就是先将股权 *** 给资金提供方,获得资金方提供的资金,完成其对西安高一生的收购,然后等有钱了再收回股权。

标的公司问题不少

朗姿医疗主要提供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美容、中医科美容等医疗美容服务,其拥有“米兰柏羽”“晶肤”和“高一生”三大品牌和及十一家医疗美容机构。从收入来源看,朗姿医疗9成以上收入主要来自于四川米兰及西安高一生两家下属医疗美容机构。业绩贡献过于集中,使得公司风险大增,原因就在于一方面是冒用品牌的风险,市场一旦出现冒用品牌,很可能损害朗姿医疗的品牌形象,从而对朗姿医疗的业务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而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品牌管理问题。一旦其品牌出现医疗纠纷挥着法律诉讼,很可能会对其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实际上,朗姿医疗这两年爆发的类似事件并不在少数。就拿诉讼事件来说,2018年,四川广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就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将四川米兰在内的几家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被告向原告支付所欠工程款2896万元及违约金;成都华誉防火材料有限公司因建设工程合同纠纷要求四川米兰等公司连带支付申请人防火卷帘 *** 、安装价款862万元及利息。

医疗事故上,朗姿医疗旗下的西安高一生2019年就因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被受害人汤晓燕向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西安高一生支付医疗费79970元,后续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待鉴定明确后主张;而杜雪梅则是四川米兰医疗事故的受害者,其在2019年4月获得得四川米兰赔偿金额805万元才达成和解。此外,2017年12月时,也有媒体报道西安女子在“高一生”美容出现问题一事。

除了医疗事故频发外,朗姿医疗在管理上也是存在很大漏洞的。

报告期内,旗下公司各种违法、违规的问题频出,遭到了诸多监管机构的“花样式”处罚。如朗姿医疗旗下的四川晶肤就因在广告宣传中使用绝对化用语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于2017年6月14日被当地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予以处罚;随后的7月24日,又因偶然所得、劳务报酬未进行代扣代缴个税,被当地税务局稽查局予以处罚;主要收入来源公司之一的四川米兰明知医疗用肉毒素是不能做广告的,却偏偏在广告中涉及了医疗用肉毒素,因此于2017年3月也被罚款20万元;另一家主要收入来源的西安高一生连续因相关医疗管理办法而被相关机构处罚……此外,长沙晶肤和重庆晶肤也均未能幸免,主要涉及违规问题包括医疗污水违规排放、宣传册使用患者的名义和形象进行推广、安全出口锁闭等问题而被相关监管机构处罚。

从一系列违规并处罚来看,几乎涉及朗姿医疗的大多数子公司,从这些公司暴露出的问题看,大都涉及消费者生命 健康 问题。对于旗下子机构的弄虚作假,作为母公司的朗姿医疗显然是有很大责任的,管理上缺位对公司的长期经营埋下极大隐患。

财务数据有造假嫌疑

除了上述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之外,朗姿医疗披露的财务数据也是存在不小疑点的。

并购草案披露,朗姿医疗在报告期内的采购主要为医疗器械、药品及水、电、能源采购。其中2018年向前五大供应商共计采购了395517万元,这一采购金额占当年采购总额的3898%,由此可推算出采购总额为1014666万元。剔除25676万元水、电、能源的采购,则当年医疗器械、药品的采购总额应该为988990万元。此外,2018年期初朗姿医疗存货全部为库存商品,金额为92312万元,也就是说2018年该公司的材料采购算上上期结转金额后,应该达到了1081302万元。

那么,其采购材料使用情况又如何呢?根据草案披露,该公司2018年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金额为10615万元,这意味着扣除成本中材料消耗外,该公司年末剩余的存货金额应该为19802万元,可实际情况是如何的呢?

从该公司披露的存货情况来看,2018年存货金额为132188万元,相比我们前述核算金额要高出112386万元。这就奇怪了,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到底是其披露的采购数据有问题,还是存货数据有水分?为了找出原因所在,我们通过其披露的现金流数据对其采购数据进行验证。

前面我们核算出的朗姿医疗2018年采购金额为1014666万元,考虑到增值税(按2018年调整后16%的税率估算)的影响后,则其含税采购金额达到了11770万元。同期,公司采购支出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9297万元,预付款项变化数额仅个位数,可以忽略不计。将含税采购与现金流勾稽,2470多万元未付现的采购将形成新增债务,可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作为医疗美容行业的朗姿医疗,其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金额并不大,2018年的期末金额和期初金额分别仅为391万元和199万元,也就是说其采购负债新增金额不会超过192万元,相比我们上文所核算出的2470多万元整整少了2270多万元。也就是说,朗姿医疗2018年为采购支出的现金和形成负债是远远小于其采购总额的,如果其采购现金流及负债数据无误的话,则公司的采购总额显然就很不正常了。

如果说朗姿医疗的现金流数据无误的话,作为医疗美容行业,其采购负债不高也算正常,因此其采购数据就存在偏高的嫌疑。而从我们在上文中核算情况来看,该公司披露的采购数据似乎应该是偏低的,以至于核算的剩余存货金额远低于披露的存货金额。因此,如果说其存货数据也没有“说谎”的话,那么该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中的直接材料就很有疑点了。其披露的直接材料过高,同样会导致上述计算结果。作为医疗美容行业,毛利率如果与同行业水平相当,那么虚增成本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虚增收入。虽然我们没有其存在虚增收入的证据,但从这诸多难以解释的疑点来看,不排除其财务数据存在造假的嫌疑。

(本文已刊发于7月6日《红周刊》)